对比联想、小米和惠普三家公司,联想公司最近三个财年的研发支出在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08%、3.89%和3.68%,无论是从比重还是金额上来说,都强于惠普和小米公司,但是从营收或股市上的表现来看,它又远远逊色于两家公司。
事实上,联想是一家在研发投入中并不吝啬的公司,而且,从和上述两家公司的比较来看,研发投入和公司表现的关系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密切。
戴尔公司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转型
不妨再看看戴尔的案例。
截至2018年2月2日的戴尔公司2018财年财报显示,该公司期内营收为786.6亿美元,研发支出为43.84亿美元,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为7.48%。
而在过去三个财年里, 戴尔公司在2017年及2016财年的营收分别为616.42亿和509.11亿美元,研发投入则分别为26.36亿和10.51亿美元,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分别为5.4%和和2.47%。
在2018财年,戴尔的客户解决方案部门(CSG)营收为394.55亿美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ISG)收入为306.52亿美元,VMware 部门为79.25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7%、41%和146%。
可以看到,戴尔已经从一个计算机设备厂商渐渐转型成为方案提供商,由 EMC 的信息储存部门和戴尔原有的企业解决方案集团合并的 ISG 部门和云计算服务部门 VMware 取得了极高的增速,在未来将会逐渐成为戴尔公司的业务中坚。
而在2017财年,惠普公司个人系统部门的营收为333.74亿美元,其中,笔记本电脑、桌面电脑及工作站营收合计321.22亿美元,打印业务营收为188.01亿美元,计算机硬件业务在惠普集团营收中的比重超过61.7%。
不难发现,相比惠普、联想这样以计算机硬件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公司,戴尔公司的业务构成无疑更合乎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后者的营收和市值也更高,而且,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幅,它的研发支出明显比联想和惠普高出很多。
再来对比一个更熟悉的案例。在过去三年,华为的营收分别为3950亿、5215亿及6036亿元,其研发支出分别为596.07亿元、763.91亿元及897亿元人民币,以研发强度(R&D Intensity)来衡量的话,同样是硬件企业的华为和美国的高科技公司相比也不遑多让。
毋庸置疑,研发上的高投入正是华为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3
研发支出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来源:论文
自1998年柳传志提出“贸工技”的联想路线以来,“技术”是否真得排在公司发展的末位了呢?
在联想17/18财年半年期中,其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4.6亿美元,行政费用为8.47亿美元,而研发费用仅仅只有6亿美元,在一个财季之后,三项费用分别增加到了22亿、13亿及9.46亿美元。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增长速度来看,研发支出在联想公司都是最小的。
截至2010年,在S&P500中的企业里,IT 公司的研发支出是最大的,占了全部支出的28%,研究者选取了其中60家公司,分析了它们2001年到2010年的数据,最终得出结论:
研发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着明显的关系;
通过比较研发支出和销售增长的环比变化趋势,研究者发现,一个公司开发出创新产品而且市场对此存在着需求的话,那么其营收必然增加,研发促进创新,创新则有可能刺激市场需求。
研发支出对毛利率同样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个公司的研发强度增大,它原料及人力成本就可能会削减下去,而这毫无疑问地将提高产品的毛利率。而对于那些已经拥有创新优势的公司,它们也可以在产品服务品质上提供更多的差异化优势并因此提高售价,最终,这也将提高公司的毛利率。
研发支出和科技创新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比较研发强度和收入与非流动资产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发现,当公司增加研发支出开发出新技术的时候,他们就会将其注册为专利,而这将成为公司的无形资产,研发投入增加的结果是,利用无限资产而非实际创新来和对手竞争,而这些无形资产不仅对创新没有实际效用也不会增加公司的营收。
研究者对包括苹果、戴尔、IBM、惠普、英特尔及微软在内的6家公司测试研究模型的结果也都支持了这一结论,也就是说,一家公司研发开支在专利或无限资产上投入太多,试图以此来压制竞争对手或避免法务纠纷的话,那么,往往得不偿失。
另一组研究在《商业周刊》(Businessweek)评选的2014年全球100家信息技术公司中选取了40家企业来进行研究,最终,他们也发现了有趣的结果:
一般而言,公司在研发投入四年之后,这笔支出才会产生收益; 比起研发投入低的公司,研发成本较高的公司的营收也更多;研发强度大的公司的 P/E 较为稳定,而且比起研发强度小的公司明显要高很多,也就是说,对研发投入大的公司,投资者往往倾向于给予他们高估值。
对研发投入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后,我们现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联想早就改变了先前的“贸工技”路线,它对研发和技术的重视程度实际上超过了外界的想象,这家公司现在是全球拥有超级电脑500强第二多的公司。
然而,在消费者眼里,这依然是一家收购了 IBM 电脑业务和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不仅毫无起色反而日渐失去光彩的公司。
自1998年柳传志提出“贸工技”的联想路线以来,“技术”是否真得排在公司发展的末位了呢?
在17/18财年半年期中,其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4.6亿美元,行政费用为8.47亿美元,而研发费用仅仅只有6亿美元,在一个财季之后,三项费用分别增加到了22亿、13亿及9.46亿美元。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增长速度来看,研发支出在联想公司都是最小的。
在时代风云急促变化的关键时刻,联想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足以挽救其渐渐被时代潮流抛弃的命运。
这种宿命感随着历史巨轮的轰隆前进而愈加冷酷残忍地表现在了联想的发展之中。
4
在2010年,联想推出了乐 phone 希望以此挤进移动互联网战场,然而却效果平平。随后,联想在2014年从 Google 手中拿下了摩托罗拉移动业务,这笔收购帮助它成为了全球仅次于苹果和三星的第三大智能手机公司。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