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谢72变智能生活平台,能够给我这样一个体验产品的机会。
本期我体验的产品是YEEHO智能焖烧杯。
简单的开箱:
打开包装盒,看下产品构成,YEEHO智能焖烧杯主体,说明书,电池,一个冰镇内芯。
电池安装比较简单,配合1元硬币按照图示方向拧动,然后用指甲盖稍微抠动下就能打开,把电池放入之后再拧上即可;焖烧杯的原理
在使用之前,我们还是简单的介绍下智能焖烧杯工作原理。
食物是怎么变熟的?
大家都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平时我们用电磁炉或者燃气灶做饭,外部供热,能够让温度可以始终保持在95-100度之间,食物在长期的高温状态下吸收水分,就会变软变熟。
所以要使用焖烧杯把饭做熟,必须以下两点:
第一:初始温度一定要足够高,保证初始温度,有这几个策略:预热杯子;尽量倒进去95-100度的开水;食材最好经过热水浸泡;总之,都是为了保证初始温度够高。
但是,人是无法凭观感感知温度的,热水太烫,又不能直接用触觉,而且不同食材,不同温度下所需要的焖烧时长都是不固定的,这就是智能焖烧杯的智能之处:它通过瓶盖处的探针对杯内温度进行测量,再结合温度与用户选择的“食材”模式,对应到需要焖烧的时长(这个对应的数值应该也是厂家多次测试数据所得),然后显示在显示屏上,实现温度的可视化和时间的可量化,对新手很有指导意义。
第二:焖烧杯的“保温”效果一定要足够好;
当杯内温度高时,热量会从杯内传递到杯外;当杯内温度低时,热量会从杯外传递到杯内。
“保温”,即降低热量扩散的速度,既包含保热,也包含保冷。
大学时候有一个舍友就尝试过用暖水瓶做绿豆汤,原理很简单,从水房打来的热水,最好是滚烫的那种,然后把洗干净的绿豆放进去,盖上盖子,焖上几个小时,打开后就可以直接喝绿豆汤了。
焖烧杯原理与之类似,只不过就是把陶瓷内胆换成了效果和安全更好的不锈钢内胆。
焖烧体验
讲了这么多,开始进入正题,焖烧杯,总共测试了四个场景,分别是大米粥/鸡蛋/土豆排骨汤和冷藏雪碧;
第一道:大米粥
食材准备:米(一把),水(加满)
流程:预热杯体,预热米(这步我跳过了,天性较懒),把预热好的米和开水加入到预热好的杯体中,功能选择米粥
开始时间:晚上11点;
开始温度:82度
结束时间:早上9点;
效果展示:
口感:烧出了米花,但是没有煮出来的米好吃;
杯子清洗:因为杯口大小小于杯体,如果米粥比较稠,就会有小部分粥倒不出来,难免有那么一点浪费,杯子的清洗比较方便,可以把手伸进去,如果有清洗道具能伸进去清洗最好。
之后又用同样的流程,焖烧了鸡蛋和土豆排骨汤,如下:“煮”鸡蛋完成后,水倒出来时,鸡蛋正好卡住,所以尽情的倒水吧,不用担心鸡蛋掉下来,倒完水后用手(小心烫手)或者筷子把鸡蛋夹出来便可。
做土豆排骨汤或者其他肉汤时,需要先用锅把食材煮沸,然后再一并倒入杯子中,类似于大火转小火。出来的效果不错,口感比普通铁锅熬出来的汤好喝,所以即便是在家正常做饭的朋友,也可以备这样一个焖烧杯来做汤,可以极大的节省电费和燃气费。
测完保热,我们再尝试下保冷
这里的主角是冰镇内芯(非使用期间,最好一直把它放在冰箱里),这次我测试的是两罐一摸一样的雪碧,两罐雪碧都刚从冰箱的冷藏室拿出来,其中一杯倒进YEEHO智能焖烧杯内,另一罐放置在旁边。根据观察,2小时左右,焖烧杯内的温度只升高了一度,而作为参考的另一罐雪碧已经没有丝毫凉意了,10个小时过后,焖烧杯内的雪碧温度到达16度,升高了3度,打开之后尝了一口,依旧“透心凉,心飞扬”
- 相关内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