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3月31日试运营上线,一时刷爆朋友圈。
网联出台的背景是支付机构利用银行直连接口变相实现跨行资金清算功能,数十万亿的支付资金逐渐游离在央妈监管之外。这么多资金万一出了问题,那是要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央妈怎能坐视不管。于是,备付金集中存管、网联上线、清算牌照逐渐开放成为央妈打出整治互联网支付的组合拳。
从2016年开始,46号文、170号文、261号文等监管文件频繁出台,互联网整治风暴一波接一波,让支付机构和银行有些应接不暇。
目前支付机构依然在与直连银行相互配合,按照网络支付报文技术标准完成快捷系统改造。而对已接入几十家乃至上百家直连银行的支付机构而言,短期内完成改造工作,任务是相当艰巨。
网联试运行上线的消息一出,研发的小伙伴就问我,是不是网络支付报文直连改造就白做了?尚在改造中的是不是就可以不做了?想一想,研发的小伙伴们还挺率真无邪的。直连接口报文的改造是人行261号文中明确规定的,央妈每月的非现场监管都在问询改造进度,在网联尚未上线之前,必须做完。可以说,左手的改造是央妈要求,右手的网联也是央妈要求,能不做吗?
网联平台试运行上线从侧面反应出央妈的决心,政策还是很确定,银行与支付机构未来必须接入网联,并逐渐断开直连接口。但网联能否顺利运行满足支付需要,作为从业人员的笔者,内心还是有疑问的。具体如下:
1. 网联基础投入的后续资金从何而来?
支撑数十万亿乃至上百万亿的交易规模需要强大的系统支撑。笔者与某大行员工交流获悉,银行将TPS每提升1000需要十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一家支付公司搭建的支付系统投入也在数亿元。未来网联需要承担整个网络支付业务,需要巨额资金的配套投入,而基础设置投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
巨额的投入资金从何而来?按照估算,网联平台注册资金预估在5亿元,初期的投入有资本金满足,后续的巨额投入资金来源在哪里?网联是个公共平台,未来是否要求经营盈利?如果没有,后续持续基础设施投入就有问题;如果有,那收入来源是什么,按交易金额比例收取,那最终是不是也会增加社会整体交易成本而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网联平台需要定位好,既要解决基础设施和运维的资金保障来源,也要防止其成为暴利的工具。
2. 面对数十亿笔的交易,网联能否应对自如?
刚说了基础投入是巨额的,这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稳定与性能。互联网强调客户体验,支付限额、签约限制、TPS、平均耗时,运维保障是支付机构必须关注的。客户体验决定互联网企业经营的好坏和业绩实现,支付从业人员每天无不在为优化支付体验而努力。作为替代直连银行的平台系统,网联是否做好这样的准备——面对数十亿笔的交易也能应对自如?联想银联平台的快捷支付体验,目前也仅作为各支付机构的备份通道。网联在这个方面会不会步银联后尘?笔者心里是打鼓的。
3. 网联作为服务提供商将如何收费?
手续费成本支出是支付机构支出的大头,动辄数亿的手续费成本支付让支付机构压力山大。网联模式下,所有交易必须通过网联平台,那网联作为服务提供商,如何收费?网联模式下交易手续费成本,较目前直连模式下会不会被提升?网联会不会代表支付机构与银行谈判降低整体交易手续费成本?网联对所有支付机构是统一报价,还是按照交易量梯度报价?如果梯度报价,那对小的支付公司而言,是不是又不公平?在当前数十万亿元的交易规模下,手续费的微小变动,都对支付机构的经营产生巨大影响。
支付成本因素必然需要监管牵头统一制定,确保整个社会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公平公正,并能够促进支付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4. 网联上线,未来备付金存管以谁的名义来存?
目前的直连模式下,支付机构会选择一家银行作为主备付金存管银行,其他银行作为合作银行。根据监管规定,支付交易产生的资金沉淀至少50%存放在主存管行,另外不到50%存放在各合作银行备付金账户。直连模式下,数千亿的备付金存款成为各银行争夺与博弈的重点。4月17日,主存管行履行将备付金按一定比例缴存至人民银行,该缴存部分不计利息。
网联上线,未来备付金存管以谁的名义来存?存在哪家银行?支付机构未来是否仅保留备付金主存管银行?这都将直接影响现有备付金存款的利益格局,首先合作银行的蛋糕要被切走,其次主存管行现有动辄数千亿的存款如果大搬家,同时缴入人行的备付金不算存款的话,大行的现有存款利益必将受到挑战。
5.会不会有替代产品的衍生?
互联网支付发展让银行不断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如建行的龙支付、民生的民生付、工行的E支付等。就目前趋势看,支付公司也在探索与银行在电子支付产品上的合作,银行主推的动力很大。网联平台的主要目的,是让所有支付资金掌握在央行的监控之下,斩断支付公司跨行清算功能。未来如果网联在客户体验、系统性能方面不能满足需求,在不违反跨行清算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付机构也将会有极大动能与银行探索优化银行电子支付产品,开发新的支付模式,这也将是另外一种直连模式。
综上,网联的上线,央行将支付业务纳入正常监管,从金融监管和安全角度来看是必行之举,也使支付机构走过了野蛮成长阶段。但要建立起一个性能优越、成本可控、客户体验极佳的支付系统平台,网联任重道远。
- 相关内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