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父母与互联网之间的“亲密接触”,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朋友圈里频频刷屏的“鸡汤文”,还是永远搞不清流程的网上购物?
面对互联网,老年人群体真是我们想象的边缘群体吗?答案并非如此。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全国7.31亿网民的4%,数量达到2924万,相比2013年的1.9%,增长近两倍。老年网民群体数量快速增加,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与腾讯展开合作,通过8024份线上问卷和对10个城市3000多户家庭中老年人的线下调查,结果令人吃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克斌这样告诉记者,“互联网+”不仅赋予老年群体全新的面貌,也正在使他们的养老观念和决策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老年人不仅是要保障的群体,更要实现他们权利的自觉与自利。从这个角度说,“互联网+”正在为老年群体赋能,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积极的老龄化社会。
带给老人实实在在的福利
一个有趣的数字令人印象深刻,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仅有8.1%去跳广场舞,而既用互联网又用社交网络的老年人,去跳广场舞的比例高达22%。这意味着互联网正在帮助老年人获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社科院社研所副研究员朱迪认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老年人的影响,主要在于工具性赋能、社会参与赋能和情感赋能。
所谓工具性赋能,是指老年人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中获取的信息和资源,成为他们选择与行动的依据。在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中,近四成人表示不知道如何获取最新信息,在使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老年人中,这个比例仅有两成。与此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和信息渠道”也是老年群体认为从手机和社交网络所获得的最大帮助,持这一观点的老年人占比69.4%。
在获得知识之外,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开拓的新空间也让老年人可以更深入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融入时代当中,降低老年人由于脱离工作单位和原有组织可能带来的隔离感,这就是社会参与赋能。广场舞就是其中一个实例。根据调查显示,约有八成使用社交网络的老年人表示只要想参加就能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比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社交网络能增进老年人与同辈群体、不同代际群体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主观福利的提升使得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具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比如,使用社交网络后,有三分之二的老年人认为与子女联络频率增加,有50%的老人认为与子女面对面交流也在因此增加。”朱迪这样形容“情感赋能”。
互联网的影响之深,甚至让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有了“网络依赖症”。超过70%的老年人表明出门忘记带手机会使自己感到很不习惯,但当手机无法接入互联网或者变为普通手机时,半数老年人会出现无法适应或者焦虑等状态,甚至有将近40%的老年人表示,每隔15分钟至少看一次微信或QQ等社交软件。
互联网为老年群体“注入”这些新能量,又会对养老带来怎样的影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天夫坦言:“一讲养老就是要照顾、关心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其实很多时候这是个误区,养老是个很长的过程。老年人使用网络,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能力,从社会向老年人提供资源变成老年人主动通过网络来寻找资源。同时,在代际关系上,老年人通过社交网络融入子女的日常生活,这也为养老提供了非常好的前景。一言以蔽之,互联网在养老过程中,给老年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我们可以“优雅地老去”
今年春节,让36岁的北京白领曲鑫喜出望外,又感慨万千。“我爸67岁了,过年居然和他在武汉、西安的两个战友相约,三家在三亚租了同一个小区里的三套短租房,从联络战友到订机票、选房子,甚至在当地订年夜饭,人家用手机都搞定了,我倒是跟着他们蹭了个‘时髦年’,真是厉害了,我的爸妈!”
和曲鑫的父母一样,互联网赋予当代老年人群体在养老决策上的能动性远远超乎以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方彧表示:“当今中国老年人的养老,包括老年人旅游比例的提高、独居养老的火热等等,明显体现出需求提升。在这方面,互联网功不可没。”
调查研究则用数字支撑了这一观点。社科院社研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表示,互联网为老年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开阔的视野,也提供了辨别真伪的能力。“拿互联网医疗来说,使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近一半的老年人选择相信互联网医疗,不使用互联网的老人中仅有14%选择相信。但有意思的是,使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老年人比单一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更不相信网络上医生提供的信息及诊疗服务。这可能由于使用社交网络的老年人习惯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和内容,虽然给甄别信息带来难度,但也训练这部分老年人对于信息获取更有批判性”。
总体来看,大多数老年人认可互联网养老并认为这是一种未来发展趋势。约61.6%的老年人赞成普及互联网养老,56.6%的老年人愿意尝试购买互联网养老服务,更有63.8%的老年人认为未来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互联网养老服务。
“一边是老年人需求的提升,一边是互联网帮助社会化养老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方彧告诉记者,他看好未来智能养老的发展,“虚拟养老院、无围墙养老院都是很好的尝试。比如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防走失手环、应急呼叫设备,包括社区应急平台的建设,这需要把技术和服务结合起来,使养老更加多元化,同时寻找到可盈利的商业模式”。
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看来,“互联网+养老”还属于初期阶段。“‘互联网+’对未来养老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社会化养老呈现多样化趋势,异地养老、抱团养老、居家和社会养老、智慧养老等多种方式都会广泛出现,传统依靠子女的功能会逐步弱化。政府管理者和互联网服务商都要考虑到这种变化,对于政府来说,是否能够探索出好的监督机制,将决定未来‘互联网+养老’的发展水平”。
“到2050年,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重视新技术在各个领域对各类人群的赋能,我们未来才可能真正优雅地老去,真正实现有尊严的养老。”方彧如是说。
- 相关内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