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SD设置里有转成PCM 44100输出,PCM176400输出,DOP输出和Native输出(仅支持USB)四个选项。除此之外,像常见的播放模式、开机记忆播放、无缝播放都是可以做到的。总而言之,我觉得馨畅D7的系统做的很简约,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成分,一切以实用、好用为主。不过我也发现了系统中的3个问题:
1、在主菜单(下图)中,为什么会存在一个SD卡的音乐列表?这个项目放在主菜单感觉归类不够明确,因为在文件夹里已经有个2级菜单:SD卡了呀;
2、既然要给系统设置SD卡的音乐列表,为什么没有硬盘的音乐列表?这不科学......。
3、SD音乐列表里有“我的最爱”说明系统应该是可以对自己喜爱的歌曲进行收藏的,但我找不到收藏键在哪里,系统面板里也没有相关提示;
5寸LCD屏 800x480分辨率,大家不要太高要求了好不好,它又不能用来看小电影.....,对于现实封面什么的是足够了。不过,这年头居然还在用“三缺一”的屏幕还真是没sei了。
最近在逛淘宝,看到有一个购买馨畅D7的用户说厂商会在这个设备上开发Android系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感觉好期待呢!!!!不过馨畅D7的屏幕并不是可触摸式的,所以如果要开发Android系统,估计要进行深度定制了,只希望系统能够越简单越好,另外就是一定要保证目前这个流畅度,我想这样就更完美了。
【3个耳机与3个耳塞的搭配体验】
台式系统相比随身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应对高阻抗耳机更轻松应对,而且在音色的诠释方面也更为得心应手。我的台式系统比较简单:馨畅D7做数字转盘,光纤接驳歌诗德A20H。耳机方面选择拜亚动力DT1990PRO(250欧)、拜亚动力DT880(600欧)和索尼MDR-1ADAC(24欧)这三款。耳塞方面则选择了森海塞尔MX980、CTM WLS-4、和威士顿W40。
首先来说说DT1990PRO,作为拜亚动力监听级旗舰的它在广大烧友听过之后好评如潮,可以说是一款非常值得入手的耳机。DT1990PRO在馨畅D7和歌诗德A20H的推动下显然是很充沛的。音色方面,整体声音偏温和,刺激感适中,能呈现出很强的解析力。对于弦乐之类的乐器表达,这套系统能够发挥出耳机高亢的高频段特色来,高频段的延展性让我痴迷......;人声表现方面,在听一些ACG音乐的时候,对于那些个女优的声音表达简直让人心痒痒......,相对来说男声表现就显得一般了,由于整体声音太过温和,男声的解像力偏瘦了一点,但极强的解析力依旧能够让人感受到喉咙颤抖的每一个音符。DT1990PRO的声场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纵横深度都很不错,空间感的模拟程度比较完整,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大动态的控制力很ok,声音舒展自然,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声音密度,但由于DT1990的低频本身就不是什么强项,所以用来烘托大编制的氛围感稍显不足。总而言之,这是一套突出暴力解析的组合,相信有不少朋友是喜欢这类声音的。
拜亚动力DT880,一款经历了30年风风雨雨,一再改版过的耳机,我手头的这款入手时间不长,大致用了1年有余,这是可以更换头梁的最新版本(2011版)。
解析度
DT880解析度很强,即便与DT1990PRO比起来也不逞多让。强悍的解析可以带来更好的声音还原,但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DT880非常挑剔音源,馨畅D7的硬盘里存了大约700GB的音频文件,虽然分类明确,可鬼知道是哪里down来的?网上充斥着太多太多的假无损,DT880就像个探测器,声音质量的好坏居然一试便知,当然这其中可能并不一定全是假无损,有一些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的录音水平不足所导致的。
声场和定位
DT880声场应该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横向拉得很开,但我对于它的纵向声场就不是那么敏感了,具体感觉很难用文字表达,反正就是那种空间的深度比较难以让我拿捏,所以我片面地判断DT880的横向比纵向更有优势一些。虽然它的声场有些变形,但是乐器声音的定位感极好,解像力足够的有轮廓,而且也达到了这个价格该有的分离度,所以用DT880来听大编制的话表现基本良好。
三频表现
我向来对低频是比较在意的,本人也没有把DT880放在更为高端的器材上体验过,但估计这配置应该是推开了。可是我觉得低频并不能让我感到很爽,下潜深度一般,只是在凝聚方面表现还不错,所以如果您打算用DT880听动次打次的话还是洗洗睡吧......。中频的表现却是让我满意的,个人觉得女声会比男声更有韵味一点,男声的话虽然能漂亮地呈现出丰富的细节感,但结像偏薄了一些。DT880的高频也挺不错,我听了一些弦乐类的曲目,我觉得DT880能把这类乐器那种跌宕起伏和荡气回肠的感觉表现得很到位,我听了一首老掉牙的《加州旅馆》,开头拨动琴弦的声音让我毛骨悚然,数毛党估计非常喜欢这种暴力解析的声音。
音乐风格
- 相关内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