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0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懒人网
“这是一个全民投资的地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温州乐清市副市长吴建华用了这样一个词。
据悉,温州现有3000亿元民间资本―――在这个庞大而抽象的数字背后,是温州资本的波涛汹涌。24>岁的温州人李先生,刚刚从学校毕业进入税务机关,月收入4000元左右。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正准备和亲戚一起投资青海盐田。而这样的故事在温州信手拈来。
温州人的先知先觉,使他们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富豪团。五个故事:温州人的现在生意经
温州的“第一桶金”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走遍全国的“供销大军”,从外面带回的一张张订单,带动了温州地区制造业的起步,集中在塑料加工、印刷等技术壁垒很低的传统行业上。当时,温州的十大专业市场全国瞩目。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温州以商带工的情况发生了逆转,制造业开始做大做强,商业反过来依附于制造业。”人行温州支行有关负责人指出,“到了这个时候,温州生产什么,温商就在外面卖什么。”
经历国家几次整顿的动荡后,温州制造业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器、服装、打火机等产业形成规模经济,家庭小作坊逐渐成长为大企业集团,民企“品牌”也开始大放异彩。
同一时期,温州人密布全国的商业网点并未衰落―――在西部城市,总是温州人的商铺让小城镇热闹非凡。温州人的财富,正是以这种并不起眼的方式膨胀起来。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春节前夕,从外地汇回温州的资金就达百亿元之巨。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制造业的扩张碰到了天花板。不少民营企业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传统产业面临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和产业升级的困惑。事实上,是土地的短缺制约着温州工业的发展:温州是中国土地最稀缺的城市之一,人均耕地不足0.3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2004年,温州可供工业用地不足需求量的20%。
阅读延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