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0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懒人网
传统制造业进入微利时代,让温州主流的企业资本相继进入房地产行业,甚至房地产利润超过了主业。而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眼下,温州人的投资触角开始深入到国家垄断行业:“炒煤”、“炒金银矿”、“炒电”、“炒油井”……
去年,温州市银监分局对辖区内75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温州市面至少有370多亿元资金进行跨区域流动,只有近10%投向房地产业。另在103家企业中,企业资金用于购买房地产的占8.94%,用于外地经营的占6.17%,剩余的84.98%被用作其他用途,“一是跨区域扩张,表现为生产基地的外迁,二是跨行业的扩张,表现为多元化发展。”温州市体改办有关负责人对温州民营企业投资思路的转变作了如上总结。
今年2月2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石油与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垄断行业和领域。
“过去我们期待对非公经济市场准入的开放,当‘非公经济36条’真的出台了,我们又觉得是不是开放得太快了。”温州某知名民营企业老板坦言,温州人赚钱很讲究抢占先机,而“先机”的闪现往往是在政策之前,温州人一路走到现在,正是抓住了一个个这样的先机。
而在追逐利润的“先机”背后,正是资本流向的“温州逻辑”。
一位投资水电站的老板说出了朴实的判断:“21世纪最缺什么?是土地、矿产、水电,谁先进入谁就赚钱。”
“这些有待开放的领域,正是利润潜藏之地。”温州体改办有关负责人提醒道,纵观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每个行业的开放,温州人总是走在前列。市场缺什么,温州人就做什么,从早年的供销员、小商品生产到现在能源、矿产等垄断行业,莫不如此。
“别人都说温州人精明,我们其实就两手绝招,一是雄厚资金流,二是快捷信息流,这张网络从当年的供销大军就开始建立,别人很难复制。”一位温州生意人不经意间揭示出了温州资本的秘密。
阅读延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