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努比亚Z18mini公开体验中选用户,发布会开完第三天,就收到了体验机,黑色,目前正在写测试报告中。
努比亚Z18mini几天体验下来,拍照方面的感觉就两个字,真实!有种看惯了手机拍完的图片后,拿着单反拍同样景物的真实感,貌似没有手机拍的好看,但是更接近人眼的感官,因为手机相机基本都是被“修饰”过的,有体验的朋友自然懂。
别看手机越来越薄,在拍照方面媲美专业数码相机的想法一直都在推动整个行业前进,比如这款努比亚Z18mini的拍照功能就是卖点之一(拍照一直是努比亚卖点之一),采用新一代旗舰摄像头,配备F1.7大光圈,后置2400万+500万双摄像头(前置摄像头是800万像素),额外还有5.7寸高清全面屏、18:9小机身、6G内存,多款靓丽色彩可选等特点,不一一赘述。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用努比亚拍照,无论照片效果还是操作体验都非常好,快速对焦,三重防抖等功能应有尽有,觉得满足不了,还有相机家族可以选择。
以下照片均为手持Z18mini,自然光线下,原图直出(72变对图片大小有限制),除尺寸做修改外没做任何修饰加工。照片作者叫李刚,本地摄影协会会员,版权归他本人所有。
那就从室内开始吧。
来到户外。
来点光影层次变化的。
注意努比亚Z18mini拍照时对细节的展现。
开始融化的冰碴,上层的冰在背景近似的情况下,没有被涂抹,边缘清晰可见。
下图是即将融化的雪景造型,这东西拍不好黑乎乎或者亮闪闪一片。
多点聚焦技术,画面中景物清晰可见。
再来一张多点聚焦的展示。
再来几张夜景,要知道,夜景曾经是手机拍照最大的软肋。
最后,上两张美食图,第二张是甜脆微辣的咸菜。说努比亚Z18mini媲美专业单反,可能有点捧杀的意味,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日常拍照场景来说,还是非常胜任的,就算拍照爱好者,想学习摄影技术,了解一下ISO,快门,光圈知识,学习构图技术,其中的专业拍摄模式也完全可以实现。东北这边植物尚未发芽,没什么好景色可看,不如借着这条提问,说说手机相机是怎么尝试跟专业相机对抗的,以及后置双摄像头的由来,算是这两年功课总结,争取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道理讲清楚。
1,市面上任何一款数码相机都比手机厚,镜头都比手机镜头大(手机镜头都是黄豆粒大小),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配置光学元件,手机拍照功能在先天,就是远远弱于数码相机的,在正式介绍之前,请允许我先讲一个CG圈的故事。
大概在2001年前后的时候,3D软件行业(比如3D MAX,MAYA)开始流行光线追踪技术,说白了,就是用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的光照效果。
为了模拟真实世界的光线漫反射,折射,散射等效果,就需要一些模拟环境的照片,比如天空,田野,树林,水面等等,HDR(高动态范围图像)技术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被引入。
但是,当时具备HDR信息的图片非常非常少,再加上网络不发达(ADSL宽带都还没普及),HDR照片非常抢手,更别说带有HDR信息的动态序列,超贵。
任何领域都是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快,就有大神基于HDR的定义,发明了一种自制HDR照片的方法,把一张正常的风景照片处理成暗部,正常,高亮三种(或更多级曝光)模式,然后通过软件合成在一起,实现一张图中拥有从暗到亮多种细节的方法。
因为原理简单,门槛也不高,这种方式很快开始流行。
请记得这种方式的原理,同样一个场景,拍多张照片,利用软件合成。
2,回到前面的话题上来,拍照对手机来说,不是主要功能,但一直是卖点之一,早期的手机摄像头空有像素数值,环境稍稍暗一些,全无质量可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等进入到智能手机时代,尤其是各种美颜APP诞生之后,给了手机厂商很多启发,软件硬件相结合,才是王道啊!
于是,在软件优化之下,手机拍照有了飞速进展,不过受制于空间本身,手机对数码相机,还是只能望其项背,无法近身肉搏,,别的不说,人像突出虚化背景的景深效果就非常难。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软件提供更多可能,硬件有限的空间可以放下更多更强大的元件,在前面提过HDR合成的启发下,后置双摄技术开始出现并流行了!
3,双摄像头工作原理说起来非常简单(实现比较难),就是两个摄像头承担不同角色,然后手机本身不是有操作系统嘛,利用软件将两个摄像头的图像进行合成,呈现出最终效果来。
比如前面提到的景深效果,一个摄像头拍前景清晰图像,一个摄像头拍环境和背景模糊的图像,多张图拼合在一起,呈现出来的就是突出前景,虚化背景的效果了。
而对于手机拍照备受诟病的层次和变焦等问题,也一并解决了,两个摄像头分别承担不同分工,然后两者通过软件有机结合。
(注意,因为两个摄像头不是重合的,图像合并修正是个复杂工作,不是简单的A+B,也不是简单的你拍一张我拍一张,可能是瞬间多张图像混合运算,且不可因为我的文字而小觑这个工作)
- 相关内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