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季节 >
2018-07-14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懒人网

夏季来临,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浮躁,很多时候并没有胃口去吃一些东西,但是身体中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又不能缺席,这时候就要多多学习在夏季如何养生保健了。一起看看吧。

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

中医学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是说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导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而且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会损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这样更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

夏季饮食要节制

饮食节制除了要防止暴饮暴食之外,还要注意三餐的时间及分配。早饭要在7点左右,午饭在12点左右,晚饭在18点左右。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唐代名医孙思邈在《枕上记》中说:“清晨一盘,夜饭莫教足。”《饮膳正要》中说:“晚饭不可多食,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因为晚上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逐渐减低,消耗的热量也比白天明显减少,晚饭吃得过多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同时晚饭吃得过饱或过于油腻还会增加肠胃负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并影响睡眠,即所谓的“胃不和,卧不安”。特别是老人、小孩消化能力本来就不强,夏季就更差,吃得过饱,难以消化,容易使脾胃受损,导致胃病,正如谚语所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汉代名医张仲景早在《伤寒论》中就提出“损谷则愈”,即在保持身体基本热量需要的基础上,少吃一点儿,很多病自然就好了。我们现代的一些常见病,如糖尿病、痛风、高血脂,与饮食不节制有密切的关系。古人提出的“损谷则愈”到现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夏季饮食讲究方式方法

夏季不应恣食生冷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夏天气温高,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热的生理反应。出汗多,饮水多,胃酸易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致使食欲不振,这时,若能在膳食上合理安排,适当吃些冷饮,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有益于健康。但如果不加以节制就容易损伤脾胃阳气,不仅违背了“春夏养阳”的原则,还可能引起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脾胃阳气已逐渐衰退,过食生冷会进一步伤及肾阳,造成洞泻不止。儿童消化机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易感暑热湿邪,如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激凌、饮料等,糖分又高,极易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长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如果不从饮食上进行纠正,听之任之,就会造成胃肠疾病,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其实,天气炎热更要注意补充营养物质,身体新陈代谢在加快,各个部位对于必要元素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在夏季进行身体的保养与防护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在夏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相关内容:


  • 百度搜索“夏季饮食讲究方式方法”
  • 懒人网本文地址:http://lazyren.com/html/season/20180714/22672.html


    阅读延展

    冬季如何养生?冬季养生的特点和起居调摄 冬季如何养生?冬季养生的特点和起居调摄
    冬季,是指我国农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
    冬季吃六种水果有益健康 冬季吃六种水果有益健康
    到了冬天的时候,大家都会有相同的感觉,就是蔬菜和水果特别少,想吃的东西几乎都是没有的,但是冬季是养生最好的时节,这个时候养生会起到翻倍的感觉,为大家介
    春季养生饮食起居运动要做好 春季养生饮食起居运动要做好
    春季养生重在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具体可以从饮食、起居、精神和运动等方面进行养生。
    秋季要增加耐寒锻炼 秋季要增加耐寒锻炼
    秋季宜增加耐寒锻炼有哪些?秋季是万物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自然界的各种动物都在忙着储存食物和能量,为即将到来的严冬做准备。
    春天:生活总是喜欢逗弄我们 春天:生活总是喜欢逗弄我们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时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时节。通常将北半球的公历3月~5月 定为春季,而南半
    大雪节气养生食谱 5款食谱强力防疾病 大雪节气养生食谱 5款食谱强力防疾病
    每年的12月7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节气养生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很有好处的,节气养生在养生保健里面一直处于很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