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难点:怎样让团队成员持续分享自己的知识?
经济奖励+精神奖励=持续分享
分享知识这件事本身就是有门槛的一件事,要求持续分享则是更高的目标。对于成员而言,团队知识管理体系常见的驱动力有两种: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
要求成员主动而持续地分享,最有效的还属经济驱动。常见形式是有直接的奖金鼓励,以及间接的积分或悬赏等鼓励方式。个人价值方面,则可以提供成员更多成就感,以及更优的工作机会。这两者激励机制都是反馈周期越短,效果越明显。
Tips:先试错,再实行
实际上搭建一个完整的团队知识分享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投入许多成本和精力,所以可以先小范围进行尝试,采用产品中MVP(最小化可行产品)的理念来进行试错,等到状态比较理想的时候再在团队全体成员中实行。
挑选团队知识管理平台
想要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团队知识管理体系,必然要借助团队知识管理平台,用以管理存放团队知识文档。好的平台能让搭建团队知识体系这件事变得更简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团队知识管理平台的要求
一个好的团队知识平台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知识安全不丢失。
文档的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所以平台最好由大厂提供。
(2)存储空间大,且内容不泄密。
团队知识、资料包括许多机密,平台一定要谨慎选择,非常小的第三方平台可能没有那么有保障。
(3)个人文档和团队文档加以区分。
方便成员使用,因为成员也有自己的知识库,需要加以区分。
(4)多级目录,多种成员权限,多种文档权限。
多种目录是为了分类与层级管理。多种权限则是leader的管理需要。
(5)利于查看使用,分享便捷。
使用方便和分享快速很重要。就使用而言,需要符合多终端的特点,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分享则包括成员间的分享,以及向外部人员的分享,轻量操作为佳。
(6)最好还提供多人共同编辑,而且编辑完能够直接保存到平台。
多人编辑能够让工作流程更简单,不需要传输下载。直接保存到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
很多工具都把“编辑”与“保存”分离开了,编辑依托于别的工具,到保存的时候在纳入管理保存工具之下。流程的衔接性不友好,要在多个系统中切换。复杂的操作流程会提高分享门槛。
(7)带一些沟通功能,如评论等。
能够对文档进行评论可免去需要来回切换至IM工具的繁琐过程。评论最好是划词评论,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评论针对的是哪部分内容。
2.对团队知识管理平台的推荐
全球而言,在上述7点中做的比较好的一个是Google Docs,另一个是Office 365。但在国内Google Docs需要翻墙才能使用,这无形之中将众多用户拒之门外。而office 365的服务处于国外,所以流畅度也不佳,导致体验非常糟糕。因此并不是特别不推荐。
国内做得较好的团队知识管理平台是WPS云文档,这是一款金山软件推出的云服务产品。这款产品的界面非常简洁,支持跨平台、跨终端使用。毕竟是国内产品,因此WPS云文档比较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背靠金山在办公软件领域多年的技术积淀,因此产品在稳定性和安全方面应该还是能得到很好的保证的。
如果仅想要“协作文档”功能而没有更多需求,一起写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现在quip在国内也可以使用了,虽然不够本土化,却依然不妨碍quip是一款优秀的产品。如果对知识管理与团队协作有极为深度的需求,可以考虑印象笔记的企业版,只是69元 /人/月的价格把门槛提得有些过高了。
挑选团队知识管理工具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如若只用团队云盘来敷衍,复杂的操作步骤会提高使用门槛,恐怕会导致体系尚未成型就已经失败了。
搭建团队知识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然而戴尔、惠普、毕马威等众多国外的知名企业却一直在坚持做这件事,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了团队知识管理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因此为之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成本也是值得的。
有句话说“You are what you eat” ,其实“You are what you study”也很有道理。吃的食物影响的是人的身体,而获得的知识影响的则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当国内的企业、团队意识到团队知识的价值并愿意为之投入的时候,才能够具有最强的竞争力。
- 相关内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