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懒人网
像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演奏者和琴的相遇也要靠“缘分”。“有些琴做出来后我也会保存一段时间,”王正华说,一种情况是他觉得这把琴还需要沉淀一段时间;一种情况是,他觉得,还没有遇到懂这把琴的人。“大家来我这看琴,我会提供给他们几种选择,”王正华坦言,手工制琴最能明白一把提琴的独特生命韵律,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之寻找最为合适的演奏者。
王正华还资助过几位家庭困难却天赋异禀的学生,他们中的不少人都考上了知名的音乐类院校。王正华说,刚开始他只是觉得儿童规格的小提琴质量普遍不高,所以才想免费提供小提琴给几位小朋友。“孩子们放假时常来看望我,每次都会为我演奏几曲,这就够了。”王正华坦言,每个人都需要挣钱和生存,但是有些钱,没必要赚,他笑说,“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不少人也会找到王正华修琴,每一次修缮,琴匠都会在内部留下记录,像是一种跨越时间的交流
在欧美国家,制作提琴是一种系统的艺术学习,王正华笑说自己还算不上艺术家,有名的制琴大师曾经做到95岁高龄,一生做出超过千把提琴,“只要我还能做琴,手还能动,就会一直做下去,也没想过要停下来。”
不同的颜色、状态、声音,象征着这些提琴的不同生命特征
结语:在这间充满咖啡氤氲香气的工作室里,或悬挂或安置着几十把提琴。有些刚刚成型或是上过了第一遍、第二遍油漆;有些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沉淀,等待着最适合的演奏者;在王正华的工作台上,散落着的工具、片片卷起的木屑,都在暗示着下一把提琴的出现,王正华说,他还想做的更多、更好。
- 相关内容:
-
阅读延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