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规则失灵的一年
2016,凛冬降临,这是悲恸的一年。然而真正的危机不是“钱变少了融不到资”,而是既有的“套路”失灵了。
既有的“套路”:1、庞大的市场,时机正好的风口;2、快速的扩张,免费补贴达到市场份额领先;3、流量的变现,有那么多用户怎么挣钱都行;4、资本的输血,公司不挣钱的时间里就让资本买单。
然而2016年我们看到:
1、市场足够大就行吗?
O2O和互联网+们针对的动辄就是千万亿的市场,可是结果呢?撬动一点点都要付出沉重代价。事实是:市场足够大和其中多少属于你,完全是两回事。
2、风口正正好就行吗?
2016年是风口出现“最多最快”的一年,仿佛一时间什么都可以是风口,但又转眼都不再是风口。一拥而上一哄而散,一条赛道被称为风口,转眼便蓝海变红,资本变脸的速度更是比小姑娘还快。p2p、VR、问答、直播、共享单车……一夜之间“下半场”了,要“决战收割”了。我们开始懂得,很多时候所谓风口只是资本鼓吹的投资热点,这和真正的风口是两回事。
3、烧钱烧出市场份额第一就有用吗,想怎么挣钱都行吗?
靠着巨额烧钱砸出75%市场份额之后,博湃却难以在惨烈的价格战中盈利,最终2016年4月折戟沉沙。一件从一开始就方向模式错误的事情,成为第一只是早死晚死的区别。
4、获取流量红利就行?
可怕的是,生命周期的下滑曲线来得比想象中更早,很多项目或许还可以砸钱刷出漂亮的新增,但这个中数据真假、多少留存,只有他们自己心中有数。来得快去得快、没有粘性的流量,其实就不是你掌控的流量,那谈什么持续变现呢?
5、资本输血了又怎样呢?
空空狐等悲剧一再告诉我们,原来“忽悠”到一笔数字惊人的融资并不意味着创业成功,更不是走上人生巅峰,恰恰可能是误入了资本的陷阱,成了人家的敛财工具。融资成功不等于创业成功,不活到最后一刻,随时都是死。
更何况,资本已经渐渐不愿买单,16年唯一的投资疯狂出现在直播和共享单车。而在更多的领域,持续融资制造的“热点”更像是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和庞氏骗局,渐渐地人们学聪明了,没有人接盘了。资本不再愿意为漫长的免费和亏本时期买单,“融资依赖症候群”没活路了。
钱不是变少了,而是变谨慎了。创业者不是不行了,而是原有的套路失灵,他们还没有习惯过来,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五、游戏规则在改变
2016年,两个最经典的互联网词汇少有提及了。
一个是免费。
现在再有人说我是“免费”的,只能迎来一片冷眼,原因很简单:
1、免费的底气没有了。
互联网企业动辄敢提“免费”,不是装逼,归根结底还是成本太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砍掉中间环节、提升连接效率,这成本自然就下去了!巧妙分摊、分工外包,没有店面没有店员甚至都零库存了,这成本当然就低多了!我获得一个用户就几毛钱,我的平台可以容纳远比线下实体多的流量,我就免费你怎么着!
但现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人口红利终结了,流量的获取成本高得吓人,拉到一个真实用户搞不好要几百几千了。一些品类的线上获客成本甚至已经远高于线下了。这下谁还敢免费?
2、免费的效用消失了。
过去之所以免费,无非是想通过“价格优势”迅速切入市场、迅速鲸吞蚕食。但是现在,你免费别人就不能免费吗?当一个市场跟进者无数,而每一个玩家都祭出“免费”大旗,它的边际效益就没有那么高了。到最后,免费反而造成了囚徒困境,明明没什么效果,但你不敢不免费、生怕被对手抢了去。
3、免费的来源没有了。
既然企业不赚钱,总得有人为你的“放血”买单,但是如前所述,投资人渐渐不愿意陪你玩了,没人买单了,这还怎么免得了?
4、免费的未来没有了。
免费的目的无非是获取巨大流量,再通过流量本身或其它增值服务变现,但这里的前提都是流量的粘性和用户的忠诚。然而,当产品以利益收买用户、而并非本身的功能设计击中用户,这些用户也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没有粘性的流量、没有忠诚的用户、必须高成本运营去维系的数字,这又怎么谈的了持续规模变现的未来呢?
免费时代结束了,人们更多说的是什么?我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挣钱,我的项目已经盈利了,我开始具有造血能力了,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用户应该为XXX买单。以前你还可以说,我获得巨大流量就有价值了、盈利模式后头再说,可到了2016年,说不清盈利模式无异于刷流氓了。
另一个是“平台”。
罗胖在跨年演说中讲的那样,平台的时代终结了,创业者开始从面转向点。于是谁再说我要做大平台,会被当做外星人一样对待。
1、构建平台的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了,人口红利结束,巨大流量的爆发式涌入不再具备。
2、构建平台的成本变高了,特别是流量获取成本太高。
3、构建平台的竞争空间不大了,在BAT这个超级平台面前似乎任何事情都难有壁垒。
4、构建平台的资本信心消失了,资本们认为平台战争已经基本结束、该到收割的时候了。
平台战争渐渐停歇,人们更多说的是,我做的就是个生意,不过很来钱。
从免费到盈利,从平台到生意,重回商业本质的征程开始了,游戏规则改变了,权力与金钱的斗兽场上需要新的物种。
六、新物种到来
不要忘记,在2016年的凛冽寒风中,依然出现了两大热点、两大爆款、一个潜力股和一个幸存复苏。
1、两大热点:直播、共享单车
直播:上半年的明星无疑是映客,从一连串闪电融资,到日流失从千万级飙升到上亿级的传闻,再到沉淀资金玩起了金融产品的说法,创业者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社交媒体来钱更快、比游戏受众更广的赚钱模式,再也不用等着用户变多、再想其他方式赚钱了,“在线夜总会的秀场打赏”是杠杠的现金奶牛。而到了下半年,陌陌直接用数据论证了这个说法的可行,Q3财报显示,增长迅猛的直播业务贡献了 1.086 亿美元的收入 ,从夜店华丽转身变成夜总会之后,他开始收割了。
共享单车:上半年百播大战,下半年万车对决,摩拜、ofo和他们的跟进者把整个城市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决斗场。尽管质疑声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单车们依然一轮接一轮地巨额融资。而对于盈利模式,一个说法是单车的押金本身就可以做沉淀资金玩金融产品,另一个说法是单车回本极快,以最为昂贵的摩拜单车为例,第一代车辆的制造成本在3000元左右,每台平均每天大约有10人到20人使用,只要撑够5个月使用就能开始盈利。
2、两大爆款:分答、内容网红
分答:通过“付费提问+偷听1元”模式加王思聪们的助推,分答在几天内刷爆了朋友圈,更创造了 短期内快速敛财、巨额融资的神话。一段时间内,几乎一大半的社交社区创业者都开始思考转型“问答模式”,甚至认为这将成为和直播打赏一样的现金奶牛。就在此时分答忽然消失,哥不在江湖哥已成传说,而后续的模仿者几乎没有一个取得成功。年终盘点,分答模式更像是一群深谙人性的高智商创业者临时起意的抖机灵。
内容网红:从papi酱的天价拍卖,到同道大叔的一夜之间财务自由,从奇葩说老僵尸《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的热卖,到得到上咪蒙和李翔商业内参的成功,从罗振宇吴晓波的双雄对决,到李叫兽成为最年轻的百度副总。一个又一个内容创业的个体成为爆款,令人惊羡。
3、一个潜力股:内容创业
知识付费领域,喜马拉雅、知乎live、在行分答、得到形成四国大战之势,过去一直玩不转的知识交易似乎慢慢走通了。内容平台的战争空前激烈,微信、微博、头条、一点、uc、猪八戒、猎豹、百度、支付宝……几乎所有的大小巨头都先后投入内容。
4、一个幸存复苏:O2O开始靠谱了
手机后市场:一直不被看好的“低频刚需”O2O领域枯木逢春,爱回收和回收宝先后获得巨额融资;与此同时,手机维修领域闪修侠已经营收突破千万。
医美整形:2017年1月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宣布在2016年实现了整体盈利,对比2015年业务成本增长2.3倍,收入增长6.3倍,2016年12月份单月收入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收入的两倍之多。
人们终于开始结束了“逢O2O必黑”的局面,而从O2O尸横遍野中走出来的闪修侠们,再也没有当年“免费补贴”的豪情壮志,多了一分“低成本运营、快速盈利”的谨慎务实。
最好的商业模式,往往产生于最恶劣的寒冬。这些新物种的特征是:
1、做“点”的生意。聚焦某一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务求吃透,不盲目扩张。
2、来钱快。缩短付费周期,流量立刻变现,最好用户使用即付费(甚至使用前已经交了押金)。
3、规模微量交易,依然有价格优势。从直播的打赏,到单车可以忽略不计的使用费,再到分答的1元,这些商家确实让你付费,但每一笔都足够小额、甚至还不如你平时发一个红包。薄利多销,赚的是一个生意的总体规模。
4、善于控制成本、抬高利润。一方面是巧妙借势、分摊成本,另一方面是利用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压低边际成本。这其中典型是分答通过导入王思聪等网红的流量,转眼实现了巨额流量的获取。
5、建立“规模之外”的壁垒。由于不能再通过烧钱抢份额形成“规模大网的壁垒”,这些公司更倾向于在核心资源、技术经验等其它领域建立壁垒。比如单车领域的一个重点是车辆研发,迅速批量生产适应公共交通需要的“特种”车辆,成为一个技术优势。
6、一开始就盈利,消除融资依赖。
新物种们从而从一开始就挣钱、解除对融资的依赖。尽管也许,他们不再有宏大规模的平台,却依然可以有宏大规模的交易,在这样的模式下,创业者重新收回了话语权和主导权,资本真正成了锦上添花的加速器,而非雪中送炭的“活雷锋”。那些不融资就不敢出来全职投入的创业者们纷纷死去,就像没有断奶的孩子一般脆弱,融资的温室终究敌不过资本的寒冬。
从免费到收费,可不是拍拍脑袋那么简单,面对已经习惯免费、爱占便宜的广大用户,这是一个不大容易跨过的困境。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