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戴威(ofo共享单车创始人兼CEO)非常焦虑,因为与现在的乐视一样,很缺钱。
在2016年10月10日后,他还没有那么迫切的需要钱,因为当时的他刚刚完成了C轮1.3亿美金融资,对于一家成立两年的创业公司实属不易。但2017年开年,两次接近非理性的战略宣布后,钱又变成了其命门,据业内人士透露,ofo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下一轮融资计划,但情况并不乐观。
缺钱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背后揭示的是“轻重”发展模式选择的两难尴尬,同时创始团队缺乏管理经验,面对各种管理困局无从下手,给未来预期增加了一层不确定性。
这一切对于投资人有着不言而喻的风险。
因共享精神而生的ofo
90后的戴威与其北京大学四个伙伴在2015年共同创立了ofo共享单车,提出了一种针对校园的单车共享方式。
一次采访他提到,“我们通过将每一辆单车装上车牌以及共享硬件,就可以在校园里实现随取随用,不用寻找固定的停车桩。”这个时候的ofo号召师生将自己的单车转让给ofo,即加入了“ofo共享单车”协议,以换取所有共享单车的免费使用权。ofo把这些单车全部涂刷成换黄色以便于校园中辨认,这也是“小黄”的由来。
不过那个时候的“小黄”确实不智能,因为不具定位功能,找寻车辆基本靠眼睛,锁具更是简单到每车固定唯一密码,也就是说如果某位同学记住了一辆车的密码,他就可以不用付费的方式进行无限次的骑行。而这样的机制在校园无伤大雅,却给后面埋下了祸根。
赔本买卖总能快速流行起来,北大、人大、北航等等都相继出现了“小黄”的身影,当年4月份已经覆盖了20余所北京高校,累计订单突破150万。虽然商业逻辑上有些模糊,但打着“共享精神”的旗号,从一个自由但又封闭的校园视角来看,模式上的瑕疵又有何妨?毕竟共享才是ofo的号召力所在。
不幸,这样的号召力被资本盯上了。
天使轮、Pre-A直到现在的C轮,一次次的资本涌入ofo,戴威以及其合伙人可能当时也没有想到为何一夜之间会站在了资本风口。如果ofo专注继续做校园市场可能将这种精神延续,但他却在将眼光放到了城市,一个比校园情况复杂N倍的空间,而且还提出了一个酷炫的愿景——链接全世界所有的单车。
类似从学校到社会的发展,在美国出现过一次著名案例——马克·扎克伯格的Facebook,区别在于ofo是需要通过实体产品运营来产生价值,而facebook不需要,可能ofo并没有意识到,同样的经营边界扩张,但又有着本质区别。一个具有实体的产品的经营延展,对运营能力和产品能力面临着指数级挑战。
现在看来,ofo的产品和人都没有准备好。
学校走到社会,没那么简单
开始,戴威团队想用校园的入口去扩散,但发现这条路其实走不通,之间的鸿沟并不是一扇校门,而是技术。
进入了社会,人们喜欢谈模式而不是情怀。ofo被冠以“轻模式”的代表——低成本+粗管理。尽管“小黄”已经进化到了3.0时代,采用了实心胎、三角型把立、可调节座椅、前后双抱刹系统等设计,但作为城市中运营的单车,其核心部件——锁却没有任何改变。
锁对于城市中共享单车是极为重要的元素,一把锁的技术含量可谓是社会运营与校园运营的分水岭。
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讲或许就能明白:使用者而言,一个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智能锁是很容易找寻、预约车辆,特别在城市这样一个结构复杂的空间里;从公司而言,智能锁是其管理、跟踪、维修的保证,也是未来出行轨迹、征信系统的大数据基础;从城市管理者而言,其管理压力远远大于校园,那么一个具有可跟踪、可调度的智能系统才能同时降低管理成本和公共交通压力。
也因如此,缺乏一把好“锁”的ofo,让戴威的“城市化进程”伤痕累累。
自进入城市后,“薅羊毛”的事件屡见不鲜,有些人把ofo上个锁当家用车了,更为搞笑的是居然出现ofo密码共享群,连ofo找的地铁站地推人员都跟用户说:你注册一下,把密码记住,以后这个车就可以一直不用付费了。这样的事情,吃瓜群众也就看个热闹当个谈资,毕竟损害的是ofo自己和投资人的利益。
但有两个事情引起笔者对ofo特别关注。其一,走在路上会发现各种小黄车散落不齐,有些都已经损坏了,而我想ofo应该没法照顾到它们,因为除了人为天天找寻,否则是找不到它们的,这对城市管理其实在增压;其二,也因为密码锁基本形同虚设,对于那些未成年的儿童来说是一个“玩耍”的工具,每到放学时间,路上总有一些小孩骑着巨大的ofo在马路中穿梭,这不禁让人担忧安全问题。
可能ofo和戴威都没想到,“轻模式”虽然扩展很简单,只需像广告投放一般四处散布即可,但一系列连锁反应却让会自食苦果,可谓“轻”如鸿毛,但责任重如泰山。
焦虑背后的慌乱
ofo“城市化进程”遇到的问题让戴威焦虑,但从去年10月后一直没有融资的情况更让他焦虑,这样的焦虑影响了ofo的决策,可谓接连宣布了几个接近非理性的战略与策略决定,让ofo不再像ofo了。
“一天一城”计划:只顾眼前的海市蜃楼,忘却背后的风险
1月11日ofo公司宣布启动“2017城市战略”,计划到1月22日,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内密集进入11座城市,这些城市中有合肥、武汉、长沙、南京、重庆等。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期望用钱换取市场,但我们来算一笔账,就会发现背后的管理风险。
ofo“进入”城市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将单车投放到城市街头,并由着他们自然流动,无序的散开,车到了哪里就是哪里。仔细一看投放城市,让人哭笑不得的是ofo居然会将山城重庆列入投放城市,可以想象运营后的场景:ofo全部从高处骑到低处,然后堆起来。
据ofo目标,仅合肥将最后投放至6万辆单车,基于城市有大有小,所以假设平均一个城市5万辆,预计这次投放将会到55万辆,那么加上之前已经投放的单车,整体数量将超过100万辆。这无疑对于后期运营是个巨大挑战,戴威表示,“公司将利用“大数据+科学运维”这一技术对当地的共享单车服务提供支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