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在三段回忆面前,身经百战的工厂老板娘耿亚贞还是会落泪。
2006年夏天。26岁的耿亚贞与丈夫两人,带着10万元全部家当从广州来到浙江桐乡创业。连续几天的烈日下,她看到骑着三轮车送货的丈夫满脸汗水,肩背上被晒出了红印。
2015年初。外贸形势急转直下,没单可接的耿亚贞想到给零散的档口供货。结果那位档口老板跑路,直接亏损了14万元。
2016年5月。一位通过淘工厂平台联系到的设计师,大老远从北京赶过来,之后他们一起合作完成的服装登上了米兰时装周。
十多年来的创业画面一帧帧倒回去,构成了一家夫妻档小厂的逆袭故事。
病急投错医
服装圈内的人都知道,桐乡是全国知名的针织产业带,这也同样吸引了远在广州打工的耿亚贞夫妇。依托原先在一家大型服装公司多年的设计、管理经验,两人决定自己开一家工厂。
他们租用了一个小区的3间房作为办公场所,事实上周围的民房中,也几乎都是同样的小作坊。2014年之前,耿亚贞大都依赖外贸订单存活,她的订单主要来自当地一家大型外贸企业,每年靠着老订单维持基本运营。但到了这年年底,她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
有一天,这家外贸企业的老板当面约见了耿亚贞。这是个不寻常的信号,因为此前从来都是电话沟通,没有重要的事一般不会选择见面。果然,这个老板说:“2015年会比较困难,预计订单量会大幅度减少,产能下降三分之一。”
眼看着小作坊存活的支柱要倒了,耿亚贞一宿没睡。
夫妻俩于是尝试着转型,不接大的外贸订单,或许可以转向国内为档口供货,这也是一块相当大的市场。
难点在于,每个档口对于产品质量、数量、价格的要求不尽相同,耿亚贞需要跟不同的档口老板打交道。而在生产端,小作坊也要从原先做外贸订单的模式中走出来,以适应更快速的生产节奏。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没想到结果还是当头一棒。2015年年初,在工厂决定转型没多久,一个档口老板因经营不善跑路了,还带走了此前代工的欠款14万元。对于当时的耿亚贞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当时急着寻求转型,但病急乱投医。”耿亚贞再次失眠。一夜回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