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8岁的袁隆平说,他退休之前想看到两件事情:一件是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200公斤,另一件是海水稻研发成功。
这几天,关于海水稻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
上周,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海水稻和杂交水稻、复兴号高速列车等一起被“点赞”。同时,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又报道了一个消息,袁隆平领导的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地区实验种植的水稻“测产”,其中一个材料超过亩产500公斤,下半年将在此基础上启动100公顷的“海水稻实验农场”。
而袁隆平参与的海水稻互联网农业品牌“袁米”,已于去年走向消费者市场,在天猫平台上开了“袁策旗舰店”。当然,海水稻仍处于小面积研究试种阶段,让公众“尝鲜”的价格并不低。即使是天猫618期间,袁米的价格也比普通米贵上好几倍。袁米目前销量最好的一款5千克海水稻,日常价需要168元,天猫618期间最低也要128元。
袁米从何而来?
袁隆平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稻科研,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直到现在,袁隆平依然对水稻饱含热情。忙的时候连续5天辗转5个城市;看到好的品种,他会激动地跳到田里,亲自扒开稻穗数粒数;他依旧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巡视稻田,成为生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如今,他的精力不只在杂交水稻,也放在了海水稻。
在盐碱地中生长的耐盐碱性水稻,被通俗地称为海水稻。袁隆平曾说:“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我们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全国盐碱化土地面积约为14.8亿亩,如果所有的盐碱地能全部变成良田,我的梦,也算实现了。”
据报道,袁隆平挂名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采用0.6%盐度的海水(而海水平均盐度3.5%左右,所以说海水稻也并不是用海水种植),对300多个耐盐碱杂交水稻材料进行选育,其中一个材料亩产达600多公斤。
2017年初,海水稻终端品牌袁米开启了互联网商业化之路。
袁米品牌的背后,是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注册资本为2963.03万元,董事兼总经理为刘佳音,同时也是最大股东。袁隆平也是股东之一,认缴额为286.56万元,占股近10%。刘佳音此前在集团公司负责金融投资,机缘巧合之下遇见了袁隆平及他的新项目。
2017年3月28日,袁米上了众筹平台开始吧,18秒破百万,最终认筹额2140万。8月,袁米上线吴晓波频道的电商平台“美好的店”,3小时收获10万+阅读量,1000多人下单购买。下半年,袁米在天猫上线“袁策旗舰店”,直接面向超过5亿的消费者。袁米也被称为“网红米”。
如今,“袁策旗舰店”店内产品由原先的11款增加到15款,提供不同的规格和包装。今年天猫618,袁米也在认真地参与。
海水稻离产业化还有多远?
不过,关于海水稻的争论不少,离产业化也还有相当距离,但好在已有阶段性成果。
至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际上就已有培育耐盐水稻品种的研究,但始终没有出现高产的、适宜的品种。在国内,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广东海洋大学前身)毕业的陈日胜等人也从事多年海水稻研究。
在中国乃至全球,盐碱地面积都很大,光山东就有2000万亩。因此,袁隆平在青岛成立了一个海水稻研发中心,选育耐盐碱的水稻。
在袁米的介绍视频中,袁隆平说:“山东这个纬度,有那么多荒地,盐碱地,却没有适宜的作物种植,可以尝试着种上杂交稻;山东其他的水稻种植区如果也种上杂交稻,亩产就可能由现在的一千市斤变成的一千公斤。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没有饭吃,大片盐碱地滩涂被搁置荒废,那是资源的枯竭与浪费。”
从理论上讲,一片荒滩经过5-10年的碱生稻种植稻作改良,既可生长出优质大米,还可变为良田。袁隆平的梦想是,如果中国发展1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在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下亩产达300公斤,即可增加总产300亿公斤,相当于整个湖南省的水稻总产,中国粮食安全也会更有保障。
不只是中国,海水稻也在全球范围内试水。据报道,今年1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受邀去迪拜的沙漠地区试种海水稻,经过5个月的生长,第一批水稻成熟,其中一份水稻样本的“测产”达到每亩500公斤以上。
海水稻在迪拜试种
准确地说,海水稻不是种在沙漠里,而是种在包括沙漠地区的盐碱地里。毕竟,种植水稻还是需要水的,不管是淡水还是盐水。
也有不同声音。据澎湃新闻报道,参与测产的专家对于产业化推广态度谨慎。“作为研究,肯定是有必要的,如果哪天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了,任意选择一块地方都可以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丰说,“但现在还有很多良田没有耕好,又会有多少人会去种条件不太好的盐碱地?”
目前,海水稻也还远没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