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喝茶的历史,徐州人当排在前列。
徐州人爱喝茶,喝茶的历史也很久远。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一诗中曾记述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这说明,徐州茶文化在唐时已经兴起。徐州本地并不产茶,但由于徐州水路交通便利,浙茶、徽茶大量进入徐州,这为徐州人饮茶大开方便之门。据明时典籍记载:“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明嘉靖年间,有大批苏州商人来到徐州,将浙茶、皖茶沿运河北运至睢宁和邳州。那时徐州已形成大规模茶叶集散市场,“茶叶向淮、扬、徐、泗等地贩卖。”
时至20世纪20年代,徐州茶叶行业异军突起。1925年,河南开封王大昌茶叶店到徐州开设分号,1927年起改名为同昌茶庄。1939年,同昌茶庄建立了自己的茶叶基地,以浙江春茶为主,在温州4次窨制茉莉伏花。由于口感好,茶香浓郁,消腻解渴,先后超越德顺公、正大昌、德馨祥等茶叶大店而独领风骚,至今仍是徐州家喻户晓的老字号。
上世纪90年代,徐州茶馆开始复苏。1995年,徐州市茶文化研究会成立,旨在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1998年,徐州市区有14家茶馆,翌年猛增到44家,至2005年就已经发展到200余家。徐州“老牌楼茶城”茶叶市场是一个面积5000平方米、可容纳100家茶叶店面的茶叶批发兼零售市场。茶市法人姜全宝说,他是从芜湖峨桥茶市走出来的,之所以选址徐州开办专业茶叶市场,正是看好当时徐州茶叶每年1亿元以上的销售额,1800吨以上的销售量。
与在茶馆中喝茶相比,徐州人更愿意到乡村喝茶。徐州市邳州港上镇是中国银杏之乡,如今,也成为徐州人邀三五好友品茶会友的好去处。在港上镇的农家庭院里,坐着小竹椅,围着一张矮木桌,三两人泡上一壶茶慢酌细品,不时有田野的芬芳飘来,多了几分自得和随意。乡间的茶文化,没有都市茶楼里那一招一式的繁缛程式和豪奢作派,更多的是一种天然简约之美。
当地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动”之说。可见喝茶已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