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试图去找寻这套说辞背后的技术支撑原理,却鲜有发现。但如果依照之前的分析以及ofo产品原本的技术缺陷,这样的保证实在难让人信服。所以有媒体说“一天一城”对城市是一个灾难。笔者认为有点夸张,但确实是可被遇见的管理风险,而这风险导致的结果会让城市管理者头疼不已。
尽管如此,ofo凭借“轻”进行了一次闪电战,也多少践行着校园的那个情怀,可以说这样的ofo还是以共享之名的ofo,但接下来的又一决定则让人瞠目。
新型智能锁发布:推出时间诡异,让自己陷入两难
仅离“一天一城”过去6天,即17日深夜,一张图让笔者惊讶,ofo宣布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智能锁。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ofo发布的新锁很有可能只是植入了一个蓝牙模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其发布官方承诺的续航能力。在定位问题上,目前仍然无法知道是否具有类似GPS功能,在官方信息中也非常含糊。
不过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何刚刚宣布将近60万辆无新锁的车投放出去后,又立马宣布升级装备?如果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应是先将这些“战士”升级装备后再去投入沙场,这样才能确保市场的稳固。
细细想来无非一个原因,新锁技术尚未成熟,对于大面积使用缺乏信心,但ofo等不及了。戴威需要给投资人一个成绩单,需要在市场份额上有所增加,哪怕只停留在数字上,哪怕去浪费这100万辆车的投入。
ofo推出智能锁,在情理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核心技术,ofo将无法在城市中可持续的发展,对于资本市场更无从交代。但让笔者没有想到的是选择的时机与先后次序,可能有无奈,但究其根本还是对商业模式的摇摆不定,但同时又对新资本的渴望。
“城市大共享”计划:愿景宏伟 但应该在清醒的时候去说
在推出新一代“智能锁”之际,ofo有强调了“城市大共享”计划,其中包含两部分,本文将逐一来看。
“一方面,ofo将不断连接更多优秀的单车品牌和生产商,通过接入更多产品线,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共同提供城市出行服务。”
这句话提出,ofo的信心是背后700bike给予的背书,两者的合作看似互补但实际意义并不大,理论上,700bike可以给予更高品质的车给ofo,但700bike是否具有这样的产能去配合ofo还是一个问号,同时ofo可能也将遇到更多的管理与兼容问题。
笔者看来,这个合作意义可能更像是双方期望于资本市场的曝光,相互加持。而且回到这种模式,依稀看到了摩拜的影子,基本等于自己生产单车然后做投放,与其官网中提到的:连接单车但不生产单车只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罢了。
“另一方面,ofo将接入并共享市民闲置的单车,共享出单车的市民将成为共享车主,获得ofo共享单车在全国范围内的免费使用权,以1换N。”
笔者看到这句话其实有点想笑,在校园里,这样的愿景存在,并具有很强的想象空间,但放到城市中ofo想用自己的“智能锁”嫁接在闲置单车上达到“共享”,先不说这个锁的技术问题,单单要在各种不同规格的单车按上这把锁都是一个想想都头痛的问题。
戴威对这一部分仍然会保留会去照顾,这个是他的初衷,也是自己当时当着全世界许下的宏愿,不过这也很有可能成为他前进的枷锁。
假设真的要说开放合作,笔者认为至少具有摩拜那样配备GPS定位的锁具,追踪到自己平台的车被骑到哪里了才能在理论上实现。不然都不知道车怎么丢了或者坏了,如此这样,不仅仅坑了共享出来的市民,也坑了700bike等以后的合作商,更不要提分成。
如果说“一天一城”计划还有些用“轻模式”去实现“共享精神”的影子,那么这一把新的智能锁又将ofo变的“厚重”起来,但“城市大共享”又是一个只有轻模式才能达成的状态。
这样的战略摇摆,ofo留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商业悖论——要么坚持做共享单车,要么变成一个摩拜的跟随者。选择前者无法在城市中可持续的健康运作,选择后者将无法面对之前的沉没成本。
回到人的问题,ofo管理团队所做的战略决策要么过于短期:在产品的质量上(耐用)以及资产管理上(不计后果)都欠考虑;要么又过于长期:城市大共享计划要实现起来真的是不知何年。
这样在战略上的相互矛盾,也多少透露出整个管理团队的经验缺乏、战略思维缺乏,但又有创业者意气风发时的不踏实感。或许这样批评对一群90后的创业者有些苛刻,但也请他们意识到,手中的钱,是投资人的,面对的城市,是每一个人的。每次战略决策必须谨慎、考虑后果。
无论将来如何选择,对戴威和ofo都将是一个艰难的舍弃过程,更是一场风险极高的资本博弈。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