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懒人网
由于酿酒技术并不复杂,所以当时私人自酿自饮的现象相当普遍,而且数量相当可观,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任彭泽县县令时,"在县公田悉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有一次他所酿的酒熟时,就摘下头上戴的葛巾来漉酒,漉完后,仍戴在头上。晋时以好饮而著称的孔群则在与亲友的信中讲"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曲蘖事"。
除私人自己酿酒外,当时产销合一的酒店、酒肆的数量也很多。曹魏时,官家酒楼也称"青楼",曹植诗中曾有"青楼临大道"的诗句。这种临道的青楼,很可能是由官府经营的市面酒楼。西晋时阮修性情简傲,在洛阳"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东晋时陶渊明隐居乡间,始安太守颜延之"留二万钱与(陶)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南北朝时,酒楼发展迅速,南朝宋明帝刘?在"新亭楼"大宴将士。北齐刑邵在"清风观"、"明月楼"聚亲招友。北魏时的洛阳,酒类的生产与营销集中在大市西侧,市西有"退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酿酒为业。"当时洛阳的里坊规范得相当整齐,一个里坊约居住500-1000户,于此可见当时专门从事酿酒业的人数之多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饮酒风气之盛历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众所周知,魏晋时期名士饮酒和他们陷于自身与社会、自然的矛盾有关。他们任达放诞,酒实际已成为魏晋风度的内容之一。检视魏晋文人的文章,几乎都离不开酒字,不论是悲是喜,是欢聚还是离别,酒都是他们发泄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这种社会风气渲染下,出现了不少豪饮之士,酒量极大,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而刘伶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阅读延展
|
|
||||||
|
|
||||||
|
|
懒人推荐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