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的都是办事的人,走的时候绝不提再见。
文|宁函夏
山东潍坊,陌生人墓前,李阳一身黑衣,小心翼翼地擦拭墓碑,摆好香烛、酒水、水果、点心、鲜花,三鞠躬后,他拿出手机念了一段准备好的悼词:
“代孙子来看爷爷奶奶了,家人都很想你们,原谅我们不能亲自回来……”
祭拜过程由手机直播给千里之外的亲人。李阳受此委托,在清明节来墓地祭奠逝者,替亲人追思。他不排斥磕头,从着装到鞠躬,一套流程早已规范化,其中,保持肃穆、真诚最为重要。
2015年,李阳在闲鱼发布了一件“宝贝”——代扫墓、上坟、祭祖。他成为了一名职业代扫墓人。
事实上,早在2012年网上就出现了“清明节代扫墓”业务,近两年,更多职业扫墓者加入,高峰时期各个平台涌现出上百家店铺提供此类服务。代扫墓行业规模壮大,还有了行业标准,一些公墓也联合科技公司推出代客扫墓直播服务。
陪伴经济正逐渐互联网化。因为人们生活半径的扩大,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情感寄托和陪护选择方式。
由此,远在异乡的人的牵挂,也多了一份依靠。
摩托车后座上的童年
李阳,88年出生,在闲鱼上做代扫墓、上坟、祭祖多少受到了冯小刚电影《私人订制》的影响。村里的丧葬仪式上,磕头和痛哭的场景常见,也有请人“加戏”搞气氛的。他从小跟着父亲跑,这些都很熟悉。
李阳的童年在摩托车后座上度过。一个红色油漆桶、一把刷子,李阳一手拎着,一手抱着前面戴着黑色头盔的父亲。道路不平,大半桶油漆和胳膊一起晃晃荡荡。
李阳的父亲在90年代开始做殡葬行业,起先是出租灵车。一到周末,父亲便拉着李阳去各个村子的电线杆、废旧土墙上刷广告,内容是出租灵车加上电话号码。“我们家是我们村第二个拥有电话的,那个电话花了3000块,座机号码到现在我还记得。”
潍坊市附近十几个村子,他们一天能跑2个。“其实我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感觉就是和父亲去兜风,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