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人是中国企业、中国市场最活跃的力量,也是最富有思想性的一个群体。长久以来,我一直有一个认识,并不是很想说出来,怕伤了大多数营销人。最近几日看潦寒发表《封口---中国营销界的罪与罚》,我一边欣赏一边又想起那个埋在心里的感觉。
这个感觉是什么呢?
我看过去15年间的营销界思想风云,觉得大部分营销人包括《销售与市场》、第一营销网上的很多专家作者,都陷入自我矛盾、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的意识陷阱里。
我在《封口》11节“策划江湖”的留言中写道:如果有上中下篇,那么到目前为止的上篇适合叫中国营销策划界的罪与罚;中篇,可以是中国企业营销的罪与罚;下篇就是中国媒体的罪与罚。如此则全矣。
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看行业的问题特别是阴暗丑陋的一面,总是会带来思想与情感上的巨大冲击,这就是坏事比好事记忆深刻的原因。另一方面,弱者往往喜欢对弱者的缺点进行放大,对于强者的缺点反而更加宽容,因为强者的成功财富激发起弱者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绪。
如潦寒、余不讳(《忽悠外传》作者)还有网络上的营销专家、营销人对“外脑”特别是中国策划、中国咨询的揭黑文章或批评,固然读来有趣,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企业界、媒体界的罪与罚要比策划界的“中国营销大师100人”要人数之多、为害之众、影响之广得多。
为什么这样说?
所谓的营销界应该包括三大块:企业界、外脑界(策划咨询培训调研广告)、媒体界。不要说与企业家、媒体界相比,外脑界是弱者,本土策划咨询即使在外脑界里也是弱者。
以中国策划界(含本土营销咨询、管理咨询,不包括跨国管理咨询、培训行业)每年不足10亿元的产业规模(以露过脸的“知名”策划咨询公司估算),最大的策划机构年营业额(策划及咨询收入,不含衍生的广告业务)不足5000万元,与号称百亿的培训、千亿的广告及市场调研比,与IBM、BCG、埃森哲、罗兰贝格每年几十亿、百亿美金的收入比,今日中国策划咨询对中国市场、中国营销之影响----坏影响,好影响----皆不足论道。
这个产业无规模的行当却产生了营销话语舞台上最多的演员:策划大师、咨询顾问、学院派(或产学两栖)专家、营销经理人、媒体编辑,主导着中国营销话语权与话题风向。
一个本质上是弱势的群体掌握了舆论阵地,在企业与媒体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