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温度潮湿,很容易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的现象,那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呢?夏季养生要注意调养脾胃,中医艾灸是不错的方法,下面就随小编我们一起来看看。
夏季养生注意调养脾胃
中医认为养生最主要是讲究天人相应和顺应自然,所以中医讲究四季养生,五脏对应五时,即“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从夏季的角度来说,不仅要顾及心阴的养护,更要注意调养脾胃,这是因为:
第一,从季节特点来讲,大家都知道夏季炎热,但还有一个被人忽视的点,就是湿。夏天的雨水较多,一下雨,水分就蒸发弥散到空气中,使人觉得闷热,出现喘不过气、吃东西没食欲等表现,这可能就是湿伤脾胃所致。而另一方面,闷热、潮湿的天气,很多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产生毒素;细菌等也容易繁殖生长,所以夏季腹泻等疾病非常常见。这些就是中医说的“外邪侵入”。
第二,夏天暑湿困脾,导致人的脾胃功能相对于其他季节就较弱,如果脾胃功能障碍就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造成“内湿”停滞,进一步影响脾胃的功能。
第三,“脾胃伤则百病由生”,所以体质较差的人或有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保护脾胃,比如像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在夏季容易发生意外。
中医的脾胃其实泛指人体整个消化系统,《黄帝内经》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五脏六腑,都需要脾胃化生的饮食水谷精微来营养。反过来说,脾胃伤则百病生,很多疾病,比如脸上长痘,或者消化不良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脾胃出了问题。
实际上,如果脾胃运化不好,除了无法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还会产生内湿。中医认为,湿若不及时祛除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寒化变寒湿,热化变湿热,以湿热为例,湿在人体久留不除就会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一般湿热分为两类,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热重于湿,热象更明显,表现出舌苔黄腻、口干口苦口黏、小便黄,甚至也可出现牙龈肿痛、大便干燥等症状,治疗上以清热为主;湿重于热,湿象更明显一些,有头重脚轻、口苦口黏等表现。临床上,还需要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对脾胃功能进行综合判断。
小编提醒: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如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天食欲不振,精神不好的,总感觉自己身心疲惫的,然后去医院检查后原始得了脾虚,脾虚其实不算是什么很严重的病,治疗也很容易,但是调理对身体没有危害。,例如艾灸,按摩。下面我们来说说脾虚怎么用艾灸治疗。
艾叶作为药,有药性,它入肝、艾叶作为药,有药性,它入肝、脾、肾经,对各个经脉有好处。肾经,对各个经脉有好处。《本草》中记载,有祛湿、止血、通经络、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艾叶有燃烧的作用,它的热力温和、渗透力强,能传到身体深层。可以让人感到热力在深层传走,会让人觉的舒服。
艾灸有艾条灸、艾柱灸。
艾条灸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艾柱灸分为: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隔物灸 、(瘢痕灸 )、米粒灸 (隔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 隔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
而脾胃虚的人一般只需要艾灸两个穴位,
艾灸中脘穴
穴位艾灸暖胃健脾
中脘穴: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调理脾胃的4个方法:
1、保养脾胃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2、脾胃不好,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3、脾胃不好注意冷暖。在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4、脾胃不好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瑜伽等。适当的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健脾养胃的时候就及时的给自己选择这样的针灸来刺激,让自己的肠胃功能得到调节和改善,而健脾养胃的时候也不光靠这些针灸来改善,平时还可以选择给自己吃点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生活中健脾开胃的食物有很多,多吃稀粥,多吃清淡的食物来改善对肠胃来说才是最好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