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3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懒人网
“中产”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现实,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中高层领导干部成为“中产”的机会最大,因为他们占有资源,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
相关学者指出,在中国,“收入与社会地位事实上并非正相关”。比如学者教授,在发达国家都属于社会的的中产,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物质收入,但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学者的收入甚至有可能低于中等收入人群底线。
同样,在拥有政治资源的群体中,收入也成为并不可靠的指标,这个群体的工资并不高,但是他们由职务而来的可支配收入很可能远超于我们的视野。 对于私营企业主是否纳入中产,同样是一个“中国特色问题”。在西方的评价体系中,这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不属于新中产,但是目前的中国社会,这个群体却是中产强有力的支撑部分。
“中产”:更多是一种思想状态
如此看来,中产究竟是什么?在物化的指标和社会意义的评价之间,不同的视角甚至可以得出差异相当大的结论。在社会学者和经济学家的研究中,普遍认为,“中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一种思想状态而不是经济状态,或者说,不仅仅是经济状态。地位声望、教养职业、经济收入、社会交往,这些统统都是不能回避的指标。如果过分关注收入,关注的中心实质会发生改变。(摘选) 学者张宛丽衡量中间阶层的操作指标
1、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主要是指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具有专业技术资格。
2、职业的工作、劳动方式: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3、就业能力:拥有较高学历,掌握并提供市场稀缺的职业专业技能,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回报。
4、职业权力:对其管辖的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调度权,对其上司及业务安排有一定的发言建议权。
阅读延展
|
|
||||||
|
|
||||||
|
|
精选图文
最新内容
懒人推荐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