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5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公元1742年吴谦等撰《医宗金鉴》,其《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不只承继了历代前贤针灸要旨,而且加以发扬光大,通篇歌图并茂,自乾隆14年以后(公元1749年)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
清代后期,道光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谬理由,悍然命令制止太医院用针灸看病。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我国,加之其时的统治者极力轻视和消灭中医,针灸更加遭到了糟蹋。尽管如此,由于针灸看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间仍广为流传。
针灸名医李学川公元1817年写出《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偏重,并完好地列出了361个经穴,其仍为今之针灸学教材所取用。
民国时期政府曾命令废止中医,许多针灸医师为保存和展开针灸学术这一祖国医学文化的珍宝,建立了针灸学社,编印针灸书刊,展开针灸函授教育等,近代闻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为振兴针灸学术作出了毕生贡献。在此刻期,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清晰提倡西医学习和运用针灸看病,在延安的白求恩世界和平医院开设针灸门诊,开创了针灸正式进入归纳性医院的先河。
中华公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十分重视承继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制定了中医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展开中医事业,使针灸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进步。
50年代初期,率先建立了卫生部垆的针灸疗法实验所,即当我国中医研讨院针灸研讨所的前身。随之,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针灸的研讨、医疗、教学组织,从此以后《针灸学》列入了中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绝大多数中医院校开设了针灸专业,针灸人才辈出。
40多年来在承继的根底上翻印、点校、注释了一大批古代针灸书籍,结合现代医家的临床经历和科研成就,出书了很多的针灸学术专著和论文,还建立了我国针灸学会,学术交流十分活泼,并在针刺镇痛的根底上创立了"针刺麻醉"。
针灸的研讨工作也不单纯仪在文献的整理,还对其看病的临床作用进行了体系调查,并对经络理论、针刺镇痛的机制、穴道特异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用等,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安排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声、光、电、磁等边缘学科中的新技能进行了实验研讨。临床实践证实了针灸对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多种病证的医治均有较好的作用。
针灸是一门陈旧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我国的针灸学术便开始传到达国外。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运用针灸术为本国公民看病,不少国家还先后建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组织和研讨组织,闻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
据报道,针灸医治有用的病种达307种,其间作用明显的就有100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安排提出了43种引荐针灸医治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建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位置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名词集释
1.针,古作"针",字从金从咸。金表明古代制作针具的材料为金属。易经中有泽山咸卦,咸作感意。即少男少女感应而玩乐之最纯真美好情感也。针之咸即为此意。针刺疗法是用金属直接影响而使人体产生经络酸麻困胀或许循经走行触电感应的医治办法。
2.灸,字从久从火。"久"意为"时刻长","火"指"炙烤"。"久"与"火"联合起来表明"慢火炙烤(皮肤)"。
3.砭,远古时代的手术刀,"针"的前身。字从石从乏。。"石"表明"石制的(东西、用具)"、"石刀"、"石针";"乏"意为"减损"。"石"与"乏"联合起来表明"以石刀切开痈肿以减损其体积"、"以石针穿刺脓包以减损其体积"、"以石制医具排脓"。转义:以石针排脓、放血。引申义:a.专用于排脓、放血的石刀、石针。b.专用于影响穴道的针灸用针。
4.痈,古作"癕",字从疒从雍。"雍"意为"在外围加上一圈"。"疒"与"雍"联合起来表明"皮肤外表不断加大的肿块"。
百度搜索“针灸;有些悲伤之所以刻骨铭心(7)”
懒人网本文地址: http://lazyren.com/html/tcm/20201025/25781.html
阅读延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