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长假中,我不止一次在朋友圈看到一段类似的感叹:
“放假可比上班累多了”。
这当然是因为面对宝贵的黄金周,人们为自己的“放松”安排了太多他们消化不了的休闲方式。
但在另一种层面上来看,放假之所以“累”,也是因为突然而来的假期,打破了上班时因为工作而必须遵循的生活秩序:你不必把闹钟定在7:00,你不必在8:00前登上地铁,你不必在工位上一坐就是半天,也不必再吃那些早已腻味的午餐,不必加班,不必在凌晨放下手机或者游戏,告诉自己必须睡了明天还要上班……
因而生活一下子呈现一种“紊乱”的状态,熬夜到凌晨3:00,一觉睡到翌日中午,然后在恍惚中吃掉妈妈像喂猪一样塞给你的三碗米饭,晚上可以喝得酩酊大醉抱着桌子腿叫爸爸……
因为生活秩序被打乱,然后因为紊乱而头晕脑胀,人显得比上班时还疲惫。但很多人在假期结束时还是痛苦地哀怨:“假期好短,不想上班啊”。
但是,很少有人问自己:如果真的给你足够自由的时间,你真的能在无所事事的休憩中持续获得幸福吗?
睡到自然醒,不用挤早晚高峰,不用上班,不用写稿写方案做设计敲程序diss客户,时间完全属于你,你可以睡懒觉吃大餐泡商场玩游戏看电影看小电影……
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好,但我相信,如果你真的这么过半年,肯定会虚无厌倦地开始怀疑人生意义何在?
几乎过不了多久,你就会觉得:上班其实也没有那么糟啦。甚至,你还会怀念和同事一起吐槽老板时的小抱怨,怀念在电话会议中和客户撕逼时的小愤怒,怀念工作成果和创意方案被老板和客户认可时的小确幸。
工作给予人一种秩序感,这种秩序感来自于对“过剩时间”的安排。
个体需要这样的秩序感,否则人很容易陷入到一种“紊乱”之中。社会更需要这样的秩序感,所以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特别关注就业率和失业率。对于政府而言,这绝不单纯地是一个经济指标,因为人没有工作,就会丧失秩序感,人无所事事时最爱瞎想,当一个社会里很多人开始瞎想的时候,社会就离混乱不远了。
工作对于绝大多数人的意义首先是金钱的回报。但是,很多人其实没有思考过,工作除了钱之外,其实还给你了更多,尤其是满足了人们对于“过分充裕”的时间安排,除此之外,还有创造的快感,被需要感以及满足自我欲望的正反馈。
(二)
很多年前,有一则新闻,说的是一群高净值财富的人群,却每天开着豪车从事极低端的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因为拆迁或者征地,一夜之间获得了巨额财富,其中,有一位日常开着宝马7系上下班的公交车司机。
有许多网友对这样的行为表示“完全无法理解,还上什么班啊,那点工资还不够养车的”
按照这个思路想,的确是这样。7系最便宜的车型落地也要100万,一年下来这辆车的保险、保养和油费,很可能顶的上一位公交车司机的年收入。如此说来,开着豪车去做一名公交车司机,的确显得很像一块深井冰。
家里几十套房产,已保后半生无虞,怎么就想不开,还要每天去做一份报酬低廉还辛苦的工作呢?每天睡到自然醒,上午溜溜鸟,下午喝喝茶,晚上做个大保健的生活不好吗?
我得说大胸弟你还是too young啊,等你有一天端起装有枸杞的保温杯,倒上沸水出门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有些生活方式,小心脏受得了,但肾功能不允许啊。
可以说是很忧伤了。
但不开玩笑地说,我身边所谓的“财务自由者”基本上依然在每天保持着高亢的工作状态。往大了说,你去看看那些富豪榜上的名字,也几乎没有人选择退休状态,更不会一年到头每天都抱着姑娘在公海上玩德州扑克。
人需要被认同,建立精神层面的价值感,就需要有事情做,世界上不存在无所事事的价值感。
很多时候你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于你而言之所以显得有趣和富有生机,往往是因为你正在追逐某些事情,而不是无所事事。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最虚无,人在浑浑噩噩时最惭愧,人在时间自由前最紊乱。
正如英国小说家杰罗姆·K·杰罗姆(Jerome K.Jerome)所言:
“只有在你工作堆积如山时,你才可能享受闲暇。当你无事可做时,空闲就变得一点也不有趣,因为空闲就是你的工作,而且是最耗人的工作。闲懒和吻一样,当它被盗走了之后,它的味道才是甜的。”
(三)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缺乏足够的自律。因此,当突如其来的“自由”袭来,我们常常任由内心的欲望把自己引入混乱的漩涡,所以,生活反而一下子会呈现出一种很糟糕的局面。
所以,芥川龙之介有言:
自由和山巅上的空气相似,对弱者都是吃不消的。
价值感来源于被需要,人总是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一个不被需要的人,拥有再多金钱,也总是难免觉得空虚无聊。
所以,你会发现,有些工作,有些岗位,常常加班,薪水也不高,环境也不好,但许多人在其中却能收获很高的幸福感和愉悦度,典型的比如军人、警察、记者等,许多人转型之后会一直怀念曾经供职这些岗位时的点点滴滴。
你还会发现,一份工作能否让你有幸福感,金钱只占其中很小因素。升值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