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骇人听闻的话,未来的媒体和广告界限清零。一切产业皆媒体,一切内容皆广告。"
在工业社会时代,营销靠媒体,媒体靠的是注意力的残值。例如你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中间插播许多广告。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媒体正在转化成特定的渠道和具体碎片化的人。这背后的利害,即以往强制相邻关系的解体,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开始崩塌。
由古至今,很奇特的是中国有四类云故事原型,经久不衰:第一类,仇富;第二类,仇官;第三类,民族情绪加地域歧视;第四类,两性。
未来人群以圈子划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大众媒体的消失,小故事本身不具备传播性,但是通过渠道强力传播,硬塞到你脑子里去。现在出现的是云故事,不发生云故事,传播就不会发生。
前几年罗永浩和西门子冰箱对着干的时候,西门子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周鸿祎和腾讯打架的时候,腾讯完全不行。
"360和QQ大战"的时候,马化腾抱怨怎么网上都骂他,倒不是因周鸿祎的支持呼声有多高,而是通过这次事件对马化腾和腾讯QQ平时干的"坏事"的大爆发。到底是做了什么"坏事"?是的就是云故事里的第一类,犯了有钱有势罪,村里的地主被贼抢了,大家高兴,就这么简单。
企业就是自媒体
自媒体是一个个的人,是周立波、郭德纲,不是微博大号、微信公众平台。传统媒体有点像长江大河有清晰的脉络,而自媒体像冰山,气候变暖,雪水下山,至于分成几条道路,其实不重要。
一些媒体人也这么干,自己延伸出自己的产业。典型如罗永浩,在微博上了搞了几十万粉丝以后,就开始自创品牌卖锤子手机,自己变成一个产业链。这就是未来的媒体场景。
以人格为核心建立自媒体
自媒体是以人格为核心建立的,内容和粉丝是充分条件,而好人格这个必要条件才能带来好传播。
大家能记住的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叫阿姆斯特朗,请问第二个人是谁?这是传播规律里面非常残忍的一点。因此,以人格为核心建立自媒体,将是未来营销的一个基本状态。
注重用户参与感才能走心
比如,小米出了一本书叫《会飞的猪》,很多书摊上都有,这本书给小米品牌带来的曝光价值,远远超出在中央电视台打几条广告。伊利有一个产业链,叫做牧场参观旅游,随着《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热播,伊利牧场相信今年靠旅游业也能赚不少钱。
例如,单一的自驾游做自媒体根本没有什么爆点和竞争力,如果注重自驾游的用户的参与感,推出自驾游相亲,这一杂交的产业相信会让你的营销之路多一点灵感和热度。
互联网时代是企业的二次创业,因为时间、空间、角度都发生了变化。从最基础的客源、用户信息的采集,到建立数据库营销,这期间变化的是互动参与的用户带来的粉丝粘度即口碑效应,和用免费营销策略培养的用户习惯。例如京东自建物流和开通图书买卖业务,这一不只是简单地和当当竞争图书市场,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市场占有大布局,从用户的习惯发展到跨界的竞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