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2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懒人网
冬天来了,但葡萄酒行业的“冬天”来得似乎有点早。无论是国产葡萄酒的各自为战,还是进口酒市场的增速放缓,都显示出行业大盘整的态势。几年来,由于初期进入门槛较低,市场还未真正觉醒,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保持着螺旋式增长。笔者对前几年众多行业人士的认知仍旧记忆犹新—“如何做市场?”“摸着石头过河呗”。一句“摸着石头过河”可谓是自信满满,因为各有各的渠道和方式,葡萄酒不愁卖。
可是,当行业进入“深水区”石头摸不着了,怎么过河?于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经的“阵痛” 有人说除了观望,还需要坚持,静待时间给予答案。这些做法放置在特定环境或人身上,也许是对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并没有对行业解读得很透彻,或者说没有看得很全面,忽视了一些悄然发生的、内涵极深的变化。其中,三大变化值得关注。
第一,“深水区”的尝试与转变。当前,整个市场从之前的高速发展开始向理性“消化”过渡,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供大于求的状态。但是,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来自两方面:一是从宏观来看,以张裕、长城、威龙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做出了很多政策调整,以适应行业变化带来的压力;二是从微观来看,今年旺季消费市场,大众产品何惠然成为一大亮点,无论是国产葡萄酒还是进口酒企业,纷纷将渠道“下探”至大众消费领域。
随着葡萄酒产业链不断拉长,曾经的非理性状态一去不返,随之发展起来的包括适合普通消费者的产品、葡萄酒消费文化等不断繁荣。但作为结构不均衡的葡萄酒行业来说,如何在“深水区”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还需要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
第二,“微”见知着。这里的“微”并不是指微观世界,而是由微信和微博带动起来的营销方式。圈子里很多酒商都开始关注这
阅读延展
|
|
||||||
|
|
||||||
|
|
最新内容
懒人推荐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