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若莱(Beaujolais)葡萄酒经常能令初次尝试的女生眼前一亮,不过,在很多时候,多数人对它的印象也就止步于“令人眼前一亮”了。因为知道甜美清新的博若莱新酒(Beaujolais Nouveau)的人很多,但了解博若莱的神秘与多彩的人少之又少。这个产区除了新酒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探索的地方?让我们从10个问题出发,揭开它的层层面纱。
1、博若莱在哪里?
博若莱位于法国东部,北临勃艮第(Burgundy),南倚罗讷河谷(Rhone Valley),索恩河(Saone River)从其东面流过,南部还坐落着法国“美食之都”里昂(Lyon)。整个博若莱产区被尼泽朗河(Nizerand River)分为两个部分,而河两岸迥异的风土也造就了博若莱葡萄酒的多种风格。
博若莱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11-14公里,和波尔多(Bordeaux)、卢瓦尔河谷(Loire Valley)等相比,是一个颇为袖珍的产区。它在官方的产区划分上属于勃艮第,气候与罗讷河谷相近,但葡萄酒风格独立于二者,非常有个性。
2、博若莱有着怎样的过去?
博若莱的葡萄酒历史始于古罗马时代(Ancient Rome),当时的葡萄园大多沿着索恩河谷(Saone Valley)分布。从7世纪开始,直到中世纪(Middle Ages)结束,博若莱的葡萄种植和酿酒大多由本笃会(Benedictine)僧侣完成。“博若莱”这一名字源于附近的博热镇(Beaujeu),该记录最早出现于10世纪左右。15世纪,博热镇成为勃艮第公爵(Duchy of Burgundy)的私人土地,该地区的葡萄酒贸易中心也逐渐转移至里昂。
上世纪80年代,全世界掀起了一阵博若莱热潮,而热潮的主角就是博若莱新酒。在许多大型酒商的宣传运作下,如水果炸弹般的新酒迅速吸引了许多年轻的葡萄酒爱好者,博若莱的生产者不断将资本投入新酒的生产中,一心提升产量,以满足全球市场的巨大需求,与之相应地,常规的博若莱葡萄酒产量持续下降。终于,20世纪末,新酒产量开始过剩,而大量投机者的涌入也造成了葡萄酒品质的良莠不齐,博若莱葡萄酒就这样被贴上了“低品质”和“简单易饮”的标签。
经过近些年来一系列的变革,博若莱葡萄酒已经不能再与新酒划等号了。当地的生产者转变了生产理念,不再忽视葡萄园风土的重要性,高品质的博若莱村庄级(Beaujolais Villages)和博若莱特级村庄级(Beaujolais Cru)葡萄酒渐渐为产区挽回了声誉。博若莱已经走出低谷,正迎来真正的巅峰。
3、这里气候如何?
博若莱的气候类型为半湿润半大陆性气候,同时或多或少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温暖,全年平均气温略高于勃艮第,秋季漫长且干燥。得益于这样的气候,博若莱产区的葡萄生长期较长,成熟度较高,采收期也鲜有暴雨、冰雹等不利天气。
4、博若莱的土壤条件怎么样?
博若莱依据土壤类型分为南北两部分,从地理上大致以维尔弗朗什镇(Villefranche)为分界。北部拥有博若莱绝大多数的特级村(Cru),地势起伏较大,多斜坡,土壤主要为片岩和花岗岩,而后者是公认的种植佳美(Gamay)葡萄的最佳土壤,这类土壤主要集中在斜坡顶部,坡底则含有更多的黏土和碎石。
南部又称为下博若莱(Bas Beaujolais),其地势相对平缓,土壤更加肥沃,主要为砂石、黏土和小部分石灰岩。
5、博若莱种植什么葡萄品种,种植状况又如何?
佳美是博若莱最重要的品种,它是皮诺(Pinot)和白高维斯(Gouais Blanc)自然杂交的后代,发芽期和成熟期都较早,产量高,成酒香气以甜美的草莓和覆盆子等红色水果为主,同时散发丁香及紫罗兰的香气,酸度突出(尽管在酿造新酒时常常被掩盖)。除了佳美以外,博若莱还种植些许黑皮诺(Pinot Noir)、霞多丽(Chardonnay)、阿里高特(Aligote)和灰皮诺(Pinot Gris),不过面积小之又小。
佳美在南北博若莱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北部出产的佳美葡萄酒更具结构,香气复杂,陈年潜力强大,而南部的葡萄酒更加轻盈,果香更突出,适宜早饮。由于北部的斜坡能够为葡萄酒提供更优越的光照条件,北部的葡萄更易成熟,因此采收期早于南部产区。
博若莱有着世界主流产区中最高的葡萄种植密度,达到每公顷9,000-13,000株。大部分葡萄采用高杯式(Goblets)的整形方式。采收期始于9月末,手工采摘比机械采摘更加普遍,其中一大原因在于新酒的酿造要求葡萄必须是整串采摘下来的,而机械采摘无法做到这一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