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都搬上网购平台;凡是消费者想买的东西,都能在电商平台找到,创造出更加旺盛的需求,或许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也是双11最“迷人”的地方。
不得不说,双11已经成为拉动且创造内需、带动中国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它对国人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即便是在人类消费史上也是鲜见的。
三、
欲望无穷,技术不止。
无限膨胀的人性欲望,给人类技术出了这样一道难题——究竟什么样的系统设计,才能满足这个黑洞般的消费世界?历时8年的双11,创造出内需奇迹的背后,也隐藏着一场常人难以想象的旷日持久的技术革命。
这场革命,正如一场由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引起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龙卷风。而蝴蝶就是如你我一般的消费者。
李想对8年前的双11还记忆深刻。
当年还在念大学的他,为了给喜欢的女孩买一件喜欢的毛衣,早早坐在电脑前守到深夜。等到支付时,却栽在了网银U盾上。找了半天,折腾一圈点击付款时,毛衣已宣告售罄。
2009年双11结束后,李想在百度知道上提问,支付出现如上问题该如何解决。
所幸因为他的坚持,当年的女孩也就是现在的妻子还是给他发了Pass卡。这几年他还是习惯在双11给妻子买东西,不过从下单到付款的时间已经短到以秒计量。不少商品都有预售,付款已经很少失手。
2010年,平均每秒钟只有500人能够顺利进入支付环节。
2011年,交易峰值增长三倍。
2015年,双11实际支付峰值每秒达8.59万笔,远远超出传统系统架构在理论上能够负荷的极限。
2016年,支付宝已经能够应对每秒钟16万次的支付峰值。
2013年,前端技术小二回顾双11时这样写道:等到宣布结果,就是Happy Time了,如果连续奋战超过30小时的同学还有体力的话。
双11的夜晚,窝在温暖的床上,手机点击支付,购物车清空,倒头睡觉,这对于普通消费者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动作,对于背后的支付体系来说,则是一场“抗洪”运动。支付宝遇到的问题已不是任何原有业界技术可以解决的,对整体的服务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升级所需要的时间可能长达好几个月,而实现一次技术的极限突破,甚至是好几年。
这是典型的消费带动技术发展的例子。
同样在双11接受消费者最严苛检验的还有物流技术。
从2009年双11的26万件到2016年的6.57亿件,这几年间物流订单量实现了2526倍的增长。
从前的双11,快递称不上“快”,物流所需的时间可能长达一个多月。当消费者拿到包裹,购物带来的狂喜早已烟消云散。2016年双11第一个收到包裹的佛山用户,从下单到收货仅用13分钟,靠的就是菜鸟联盟的“爆品下沉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将爆品下沉至末端仓库,做到第一时间发货和派送。
今年,黑科技也投入了双11比拼。菜鸟启动了全球各地的机器人仓群,目前在上海、广东、浙江、湖北等地已投入实战。
在消费驱动下的技术革新,势必会带动大数据、物流、支付、智能购物、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或是传统行业的创新转型。在双11这个最大的练兵场,技术革新每一年都还在发生。
四、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