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咸丰年间,邺(今安阳)南首镇——汤阴县宜沟镇,紧邻南北官道,交通便利,商贾云集。镇上有一家酒店,主人叫郭老俊,在酒店后边还有一个酿酒作坊。该作坊用小米、稷米、麦曲为原料,取古井泉水,用独特的配方和工艺酿造一种酒。此酒除了具有一般酒功能外,还能舒筋活血、调治内伤,很受当时人们的喜爱。此酒因为是用两种黄米作原料,所以人们就给它起名“双头黄”。加上主人乐善好施,颇受乡亲敬重,因此生意非常兴隆。
有一年,镇上的一家杂货店夜间突然失火,抢救不及,把店铺和货物烧个干净,只有两缸冰糖虽未烧尽,却已烧化成了酱红色,店家倾家荡产,悲惨凄凉。酒店主人郭老俊见了,甚是可怜,就送了些钱财帮他们安家糊口,再图生计。那一家人很是感激,就把那两缸烧糊的冰糖送于郭老俊。 郭老俊觉得这样的冰糖扔了可惜,就琢磨了一个办法,叫酿酒的伙计在酿制酒的过程中掺杂些冰糖,试试是何味道。结果出乎意料,做出的酒颜色橙红透亮,而且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十分好喝。从此,“双头黄”酒里就增加了红冰糖这种原料,这种工艺一直保持到现在。
传说
传说大清光绪皇帝年间,朝政腐败,国力衰退,外国列强纷纷侵略中国。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时,光绪皇帝吓得赶紧跑到西安、洛阳避难,后来局势稍稍稳定后,就沿着南北官道回京城。一路上晓行夜宿,不觉过了黄河来到彰德府(今安阳)地界,行至宜沟镇时,天色见晚,一行人就住了下来。
地方官吏将皇上安顿好之后,光绪帝就想尝尝地方的名酒好菜。当地官员一听,可忙坏了,急忙安排。好不容易安排好了一桌饭采,酒上什么呢?于是就想到了“双头黄”,忙差人拿来两坛献上。光绪皇帝入席后,先喝了一杯酒,立即龙颜大悦,连连点头说:“好酒,好酒!”,一连喝了数杯。酒足饭饱后,趁着酒兴,挥笔赋诗云:“邺南黄玉浆,色宝味美香;佳酒酿独特,朕口尝无双”。临回北京时,还吩咐带走了几坛双头黄酒。
典故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首次访华。在宴席上,田中角荣喝了一杯茅台酒后,突然笑着问当时接待他的周恩来总理:“现在双头黄酒生产情况怎么样?它常常使我缭梦绕怀哟”。总理一听,心知田中是个“中国通”,当即巧妙的回答:“还可以,还可以”。 事后,周总理根据对田中在中国经历的了解,立即让有关部门向河南汤阴询问双头黄酒的情况。在周恩来总理及有关部门的关怀重视下,省、市、县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宜沟乡党委、政府很快组织班子开始建厂。1974年,终于建成了“汤阴县双头黄酒厂”,双头黄酒于是正式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的道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