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参加老东家的一个圆桌会,参会的都是各大公司HR高管,70后为主,其中一个主题很有意思:如何管理90后?
我参与的那个环节,主持人找来3位优秀的90后,跟我一起讨论,让台下的70后高管们,听听90后员工的心声。
其中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会选择现在的工作?”
几位年轻人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1. 入职不到1年的体制内记者,讲他小时候看世博会,看到记者们通过报道把上海的风貌展现给全世界,觉得这个工作太厉害了,从此在心里种下一颗“长大做记者”的种子;
2. 工作几个月的腾讯产品经理,说她一直在追求成长,不管是实习还是后来选择加入腾讯,都是在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3. 开野马、在车企做产品规划的年轻人,讲他对车的狂热爱好,讲他将来的梦想是能完整规划一台车。
最后总结的时候,我对台下的高管们说:
“这些年轻人,他们心中仍然有一团火。所以,面对他们,我们应该想办法,保护他们心中的那团火,而不是绞尽脑汁,试图从外部用框架、制度逼迫他们做事。只有如此,才能最终成就他们、也成就公司。”
后来跟在场一位70后交流,他说自己想起了年轻时候的故事:
他一毕业就做了咨询顾问,特别享受那种帮人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那时候跟一个很要好的小伙伴,互相挑战对方的方案、一起模拟管理层汇报,兴奋到睡不着。
他跟小伙伴互相约定,将来要成为这个行业最有名的咨询顾问,而且看谁能够先升到合伙人。
但后来,他因为一次大幅的跳槽涨薪吸引,去了甲方,继而发现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被需要、做的方案也因为一些政治原因被搁置,就认为自己的那些坚持是无用的,逐渐开始随波逐流。
直到今年,已经升到合伙人的小伙伴,自己出来做了一家小而美的咨询公司,兴奋地跟他述说当年的理想。
他有点自嘲地说:“你说这些年轻人心中有一团火,我也有。只不过,我忽略了火,只看到了烟,还觉得它太呛人。”
二
所以,那团火到底是什么?是赚钱、是梦想、还是成长?
我曾经做过很多次加薪沟通,就是在给团队加工资之后,跟对方沟通具体数字以及原因。
我通常会问对方一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这对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吗?
我听过3种典型回答——
有人说:我每个月会多存一些钱。
有人说:我是个吃货,以后可以经常去吃好吃的了!
有人说:对生活不会有什么改变吧,不过我很开心,给我加工资,说明你很认可我。
看起来,同样是加工资,但是每个人对加工资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说“工作为了钱”的时候,并不是在说同一种目的。
因为钱只是个形式,而每个人想要更多的钱,背后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是喜欢钱带来的安全感,可能是喜欢钱带来的物质享受,还有可能是,钱只是一个被认可的象征。
所以本质来说:钱不是我们的驱动力所在,它背后一定是有一个更高维度的需求。
而这个更高维度的需求,才是定义一个人、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心中那团火的起源。
三
关于驱动力和需求,也就是:人为什么要做一些事情、以及多大程度上坚持做一些事情,前人早有研究。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
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
ERG需要理论,在马斯洛的基础上,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关系和成长发展。
结合这些理论,我们发现,自己终日追求的,无非是这些东西:安全感,被认可及被尊重,情感与归属,成长和发展,自我实现……
比如,对于开头那几个90后年轻人来说,他们对现在的工作投入巨大的热情,原因分别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