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鼓捣了半天微信公众平台,初步的感觉是比较实用,特别是对于socialmouths一些科技博客类似媒体的平台,这是除了微博以外,更好的发布自身信息的一个渠道,而且比微博更精准、更直接、更有效。
微信,为什么发布一个公众平台呢?
微信作为一个移动应用,需要双方互相关注才能互相发布信息,是一种闭环的结构。从客观上来讲,微信作为通讯工具,是不利于信息的广泛传播的,交流形式是一对一的。在微信,拥有了一亿的用户基数之后,面对着一亿的受众,微信就从一个通讯工具变成了一个媒体平台。当然,按照传统的操作思路,可以采用平台广播的方式,向用户推送信息,随即微信就有了“腾讯新闻”。但到了社会化媒体时代,众口难调,只有平台广播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种个性化的资讯。这时候,微信就推出“公众平台”,媒体和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平台,发布自己的信息和资讯,并且信息资讯除了文字以外,还可以是语音和视频的富媒体形式。微信拥有了公众平台以后,用户除了接收朋友信息以外,还可以接收跟手机报有点类似的新闻资讯,微信的媒体功能就此加强,增强了用户的粘度。
微信公众平台,对个人用户有哪些实用性呢?
一是信息推送。微信的信息推送原来一对一的,有了公众平台以后,可以实现一对多。但是,目前公共主页还是不能在移动设备上登陆,但可以绑定私人账号,利用公众号助手,进行发送信息。目前非认证用户,一天只能发一条信息,一方面怕信息泛滥影响用户体验,一方面也可能为将来的收费留下伏笔。
二是阅读。这也是公众平台主推的功能,“在这里,阅读更简单”也变成平台的口号。一些传统或者新媒体,都可以通过信息推送的形式,把每日最有价值的资讯推送给关注者。
值得一提的,公共平台的“去中心化”的确思路很超前,是开放平台的思维。这一方面,充分挖掘了人作为“自媒体”的功能,降低了内容产生、发布的门槛。另一方面,充分重视了社会化媒体时代“个性化”的需求。
社会化媒体时代,人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长尾化,除了公众信息以外,人可能会越来越需要自己特别感兴趣和小众化的内容。这为36氪、爱范儿、socialmouths们提供机会,在移动终端上,又多了一个信息发布的渠道。
另外,公共平台的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跟二维码的结合,通过二维码来订阅和加关注,充分考虑了移动终端的特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