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瓶葡萄酒的酒标,就等于未尝其风味前,便已对其背景有了基本认识。酒标就像是酒的身份证,包含了许多相关信息。各葡萄酒产区酒标所标示的内容并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有产地、葡萄品种、年份、装瓶地、分级等要项。有关产地的标示,是越精确的品质越好,有些国家的酒标上甚至会详细标示出葡萄园、村庄、区域,以保证葡萄酒的品质。有时葡萄品种与产地名称会同时出现在标签上,因此可由葡萄品种来推断葡萄酒的好坏。
我们常常跟初入门的朋友说,葡萄酒应该多作尝试,但尝试之前,面对同样不甚了解的葡萄酒时,“上帝之手”总是会伸向酒标更漂亮的一瓶。在那半个巴掌大小的小纸片上,创意可以无限大。
Killibinbin爱你爱到杀死你
所谓“醉生梦死”,多少带有些浪漫、风流的意味,但可曾想过“醉死”其实也可以很恐怖很惊栗?1997年,由Wayne Anderson和Liz Blanks合办的酒厂在兰汉溪(Langhorne Creek)生产了第一批穗乐仙(Shiraz),产量只有400箱。不过,令人惊喜的是这批酒在一个半月内就全部售罄,并得到广泛的好评,Wayne和Liz得到极大的鼓舞,酒厂的规模逐渐发展。本来,这一切都来的很阳光。可是,在长时间的销售和市场推广中,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被记住”的重要性,“我们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不仅仅是生产地区餐酒。”在Wayne的妻子Sue与Liz的丈夫Richard绞尽脑汁的努力下,“Killibinbin”在一大堆方案中脱颖而出。顾名思义,每瓶酒都是杀手Killer。出于对自己的产品信心满满,他们赋予葡萄酒一个“杀人”的内涵:一旦你喝过这瓶酒,你便会欲罢不能,“死”在它手上。
语不惊人死不休,连酒标都是一些与悬疑、凶案有关的场景,犹如上世纪40年代惊栗电影的海报。重现了那种甚至没有对白的黑白电影,只有阴森的配乐和关键时刻的一声尖叫……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足以让人毛骨悚然。是用心良苦也好,是哗众取宠也罢,总之大家的确记住了。如今的Killibinbin Wine,以阿得雷德山(Adelaide Hil)l为根据地,辐射南澳地区包括兰汉溪和麦嘉伦谷(McLaren Vale)等几个知名产区。年产量已经从当初的400箱增长至5000箱,并出口到一些葡萄酒消费大国。不知道这样的酒标是否需要通过各国文化部门的审查呢?
- 相关内容:
-
百度搜索“解读葡萄酒从欣赏酒标创意开始”
懒人网本文地址:http://lazyren.com/html/wine/20180511/1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