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自己开一家公司,经常向我说起校园招聘的困难,“难度之大,难于上青天”。他不只一次抱怨:“现在的这些年轻人,真是没法说,高不成低不就。自己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找工作时却眼光奇高、待遇要求不低。我每年去高校招聘,根本不受待见。唉,想当年我们刚入职场的时候,吃的那些苦,这些90后的年轻人是根本不屑。问题是,初入职场不吃苦哪能有什么发展。”
其实,这种关于校园招聘的抱怨,听的是真不少。校园招聘难,招到能力强、踏实肯干的优秀毕业生更难,这已经是校园招聘的共识。从用人单位来说,与其抱怨这些“成不了气候”的年轻人,还不如对这样一个群体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与了解。不了解或是带有偏见,是不可能招到人才的,即便招到人才,也不可能用好人才。因此,在招聘之前,请先认识这些被说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毕业生。
第一,大学生对校园招聘信息兴趣不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在互联网上能看到海量的招聘信息,各个行业,各个层次,应有尽有。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招聘信息的匮乏,而是在狂轰乱炸的信息中如何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因此,如果能让校园招聘的信息发布能够更吸引毕业生的关注,恐怕是要费一番心思设计的,起码不能是一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稿。招聘之前,也应该先对招聘学校的专业设置有一定的了解,专业范围、岗位要求都要有针对性与有效性。
第二,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上的确“眼光高”。但是这个也能理解。在网上能够接触到海量的招聘信息,这在无形中会提高他们的职业期望度。各种职场影视剧作品,公司白领、职场丽人,也会影响暂无职场经验的大学生想象中的对于未来职场的非理性定位。不管自己是否符合这些职位要求,也不论自己能否达到这样的职场标准,总之,他们都能看到,也就都会想到。年轻拥有职场梦想,并为之努力,暂时不想被现实的东西打扰,似乎也不应该被指责。而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参加校园招聘单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校园招聘信息的层次明显低于本学校毕业生真实的就业层次。这样就会造成毕业生对校园招聘信息的低信任度与低兴趣度。时间长了,还会造成“塔西佗陷阱”效应。
公司在进行校园招聘时,应该有效的进行公司介绍与展示,不是各种“第一”的夸张宣传,也不是高的离谱的待遇承诺。现在很多公司会进行校园招聘的宣讲会,但是如何让宣讲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的确需要准备更充分一些。招聘不是一锤子买卖,现在的信息传播、沟通交流这么发达,甚至可以不完全依赖高校就业部门的通知,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与大学生直接建立联系,有条件的公司还可以通过企业参观、对非毕业生实习、兼职、社会实践提前进行企业的口碑宣传。另外,招聘人员一定要水平高一些的,职场新人往往对职场精英会有崇拜感,甚至会影响自己的职场选择,他们对最先接触的员工印象决定了他们对公司的印象。
第三,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不能吃苦,优秀的人才很多。另外,千万不要自行设置一道鸿沟。时代是在发展的,不仅仅是精神文明建设,更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你以十多年甚至二十年前的标准来衡量今天的年轻人,本身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你觉得自己当年很能吃苦,但是今天未必能吃得了那时的苦。不要摆出一副长者的自我感觉良好的高姿态,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去权威”意识。不要老觉得你们就业很难,我是来拯救你们的,“佛系”心态的年轻人有时不太吃这套。
如果需要校园招聘,那请先了解公司需要招聘的对象。了解这个时代,认识这个群体。年轻人身上可贵的东西,能给公司企业带来生机与发展。尽管他们今天没有工作经验,但终有一天会成为职场精英。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