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越来越艰难的产业环境,我们拿什么来做白酒市场的“投名状”?变,是生存所需的创新与挣扎!
品质列阵谋应对
品质的打造与竞争,是各行的立业之本。白酒处于深度调整期的“水火之中”,首要解决的,当是品质的修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深度改良白酒“忽悠”的坏印象,真正将之打造成一个具有品质与品位并重的美好行业。
白酒不再抢做“土豪”,理性直面央视招标。2013年11月18日的央视黄金资源招标会上,相比于往年一掷亿金的“土豪壮举”,白酒企业在招标会上显得冷静而理性。“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曾经的标王竞争者,集体“休养生息”,仅“洋河”以1.35亿元位列企业中标总排名的第23位,成为央视《梦想星搭档》的独家赞助企业。种种迹象表明,“轻宣传,重品质”的转变,是白酒调整期的企业共识。
受“三公消费”等规定的影响,白酒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大多酒类品牌企业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的粗放认知。同时,白酒企业的营销理念更趋理性,高投入、高回报模式难以为继,很多企业开始寻求品牌传播的有效途径,从原来的单一平台和单一形式,向多平台、多渠道、体验式的传播模式转变,包括微电影、微信等新形式也应用到白酒品牌的传播推广当中。行业调整期中白酒企业的工作重心,大多都已向品质打造方面倾斜。
远景咨询丁平认为,名酒“品质列阵”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担当:
市场规范的主体。畸形消费和半市场化产业格局下的白酒行业处于非健康状态。名酒企业应当突破行业产销困境,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基于产品面的工艺标准和环保包装理念,构建基于渠道面的伙伴式厂商关系,构建基于消费面的公益营销和企业形象宣传体系,从而打造白酒市场化运行规则和健康的市场运行环境。
质量构建的主体。质量是一个企业立命之本,一个产业的质量危机会摧毁对于整个产业的消费信心。名酒企业带头从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把关和管控,并通过媒体宣传、消费者体验和质检监督扭转消费信心,共同创建质量为中心的行业发展文化。
文化传承的主体。白酒是国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双重载体,面对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现状,白酒企业在传承过程中要洞察消费者的多元化价值需求,将传统礼仪文化植入消费者的精神世界,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重要的文化基础。
价值创新的主体。从“江小白”、“小宝”、“宋河QQ”及“漂流瓶”,我们发现来自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名酒和市场经济下的新消费群体的代沟。名酒企业能否继续独领风骚,取决于即将成为主流的年轻消费者,需要积极挖掘品牌文化的现代元素效应,运用新媒体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去获得消费粘性。
价值回归找支撑
置身“峥嵘岁月”,白酒再也不是随意要价的时代了,在“价值回归”中寻求“价值兑现”,将是白酒行业从产业走向市场的漫漫求索路。
白酒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早已渗入国人的血脉之中,这种特征,决定了白酒的生命力持续而不可逆转。“无酒不成席”、“朋友来了有好酒”等,都证明白酒已经脱离了单纯物质层面,而成了国人精神层面的一种寄托,成了人际交往的一种工具和平台,白酒的这种功能也决定了它在国人的生活、工作、人际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力的增强,作为有着国家背书的中华文化的符号的白酒,也必将在将来走向世界。
白酒文化源远流长,但是真正在市场中露出峥嵘面目,还是借助于资本市场。从“老窖”到“茅台”、“五粮液”,就白酒而言,先后有15家企业上市,全国2,863个县,几乎都有自己的白酒厂,全国50年以上厂龄的知名酒企有100多家。白酒板块自2012年三季度进入下跌,就再也没有翻过身,不仅股价创出多年以来新低,曾经造就白酒股慢牛上涨的基金,数千亿市值更是灰飞烟灭,从“高帅富”变身“矮挫丑”,白酒股的投资价值,也开始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商务部发布数据,白酒行业的整体业绩:行业产量、销售额以及利润增幅,均较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商务部相关人士分析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疏导下的白酒价格理性回归。
面对“销售路径收窄,舆论利空走高,库存压力增大,产品利润缩小”的行业现实,如何寻求安身立命的那“一斗金”,就迫使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也要抓住几根救命稻草渡江。
白酒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就是消费品,消费品的市场运作就要细分消费者,选择目标市场,实施市场与产品定位。纵观世界经济发展,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复兴,是靠经销商来复兴市场的,厂家只有先革掉自己的命,进行整个体系的模式化研究、改变与建设,试点成型后,再将经验与可适应性复制到经销商群体当中,价值回归才不是空谈。
当前白酒行业一窝蜂说腰部就腰部,说亲民就亲民,说上产品就上产品。高端受阻,腰部发力,如果新产品对渠道建设没有进行一体化思考,而新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已与原来大有差异,还依靠老通路销售,充其量也是铺货、压库而已,价值回归与运营转型,就只是一句口号罢了。
“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最后半公里”,1919董事长杨陵江说,“信息化技术运用,绝不等同于电商,电商仅是信息化技术运用的一种方式、工具或渠道,而不是商业模式的本质。未来电商会演变成企业必备的组织、工具和手段,线上最终的输赢取决于最后半公里的物流效率和成本,只有尊重社会化分工的模式才最有效率”。2013年,1919实现销售额近5亿。1919的竞争力不是来源于破坏性的价格,而是以生产效率更高、运营成本更低的模式,贯通了从厂家直达消费者的关节。这种模式,正在成长为一种新的商业力量。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