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战略不能局限于全球生产布局、本土销售
随着全球经济低迷的持续,中国相对余裕的财富积累,国内一些企业开始了走出去的海外战略。中国式海外酒庄战略给当地国输入资金和铺货渠道,但在输入管理和酒庄操盘经验上显然先天不足;而且中国酒企的海外出走战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海外扩展的产品线几乎是完全为中国本土市场服务。后一个特点笔者觉得是凸显了中国海外战略的某些尴尬,我们的所谓海外战略其实总结来说,就是全球生产布局、中国本土销售。这与法国的保乐力加集团(Pernod Ricard)、澳大利亚的富邑集团(Treasury Wine Estates)的全球生产布局和全球销售布局相比,差的不是一步距离。
通常心理上(包括消费者和生产商),黄色人种的亚洲人并没有葡萄酒的天赋。一方面,葡萄酒对于亚洲,包括中国来说是外来物;另一方面,葡萄酒产业的经验积累还有些浅薄。这也造就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从资金上,海外酒庄迫不及待需要资金注入,如在澳大利亚,澳元持续攀升,劳动力成本上涨,美国等经济体低迷因素累加,使得一些以前日子过得优哉游哉的酒庄现在入不敷出,不得不折价变卖。但是,从心理上,酒庄从上到下压根就排斥中资控股。笔者曾有幸代表国内某民资买家参与了澳大利亚某酒庄拍卖询价过程。在与其品牌经理的交谈中,笔者发现,其对中国人参与竞价拍卖持犹豫、迷茫的态度。再看澳大利亚国内的主流媒体,不少人上纲上线,有人甚至把中国人来澳购买酒庄说成是殖民侵略。这种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心态还是具有普世性的。你可以想象一下:让英国人收购中国的茶企,然后管理模式肯定要变化。这对原来的管理层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问题是传统上英国就不是一个产茶的大国,尽管单调的英国袋装茶已然是英国茶文化的某种代称。如果上述假设存在,中国人也会不服气的。
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很多人持悲观的态度,认为这是中国彻底失去独立性、民族传承性的开始。但是,若干年之后,回头来看,这显然不是事实。互联网就是一个例证,几乎任何一个全球式的互联网平台都能够找到中国本土的对接版本。比如,淘宝比下去Ebay,百度赶走谷歌,人人网完胜脸书(Facebook)等等。传统产业也是如此,几年前,麦当劳、肯德基几乎垄断了连锁快餐,今天本土中式快餐巨擘也在崛起。美国有布局全球的可口可乐,中国的民族产品娃哈哈、王老吉等绝地反攻。
葡萄酒业的中国现象:离都市太近,离农业太远
在酒水行业领域,中国同样如此。这绝对是中国现象,也是必然的发展。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是唯一一个在全球化过程中保留最完整的本土性的超级大国;或者说中国的某些本土特质的东西也在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内容。客观上,一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人口第一大国,本土巨头的兴起小则是产业振兴,大则是国家战略。中国酒企在国际化过程中,体量不是问题,国内人口摆在那里,渠道积累也摆在那里。但是,随着中国成熟消费者的增多和中产阶层的兴起,国内所谓的国产葡萄酒四大酒企(笔者把它们昵称为以张裕及中粮长城为领头羊的“四大家族”),面临着越来
- 相关内容:
-
百度搜索“农业懂酒才是本真”
懒人网本文地址:http://lazyren.com/html/marketing/20171215/1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