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消费品的销售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产品在促销的带动一上,往往能够很快地铺市、上架,可一段时间后却出现产品滞销、KA下架的情况,很多厂家也很困惑,不得不加大促销、实施二次铺货,但往往效果并不明显。
为什么在产品的销售中会出现产品上架后卖不动的现象呢,面对这一困境,作为厂家、批发商、终端店又该怎么做呢,笔者将从实战的视觉解剖这一困局,谨望能给业界同仁几点启示。
透视产品滞销的真正原因
面对终端卖不动甚至产品面临下架的局面时,业务人员的第一反应是:我们的产品在该店没有竞争力,需写申请向公司要政策、搞促销,最后一招杀手锏:做特价或直接降价。而产品卖不动的真正的深层原因却无人问津。
1、终端的生动化展示不到位。笔者4月份出差南京时,在南京苏果超市里发现某品牌饮料的竟然是2013年8月份生产的,堆头的箱子上也出现了黄斑,问促销员说他们有新的,那只是摆放需要。试问这样的产品陈列、生动化展示会给消费者什么样的感受,他们会购买吗?消费者的反应可以想象。
2、竞品促销的影响。8月份在济南市场的几家大的超市,出现了奶制品牌的“诸侯混战”,促销活动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蒙牛率先推出“买一送二”活动,即买一箱送两瓶,伊利马上跟进,真是“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买一箱送四瓶的活动让蒙牛和光明无法应招,均瑶作为区域性品牌则直接采用买一箱送一箱,效果显著,如果你不做促销,该产品只有下架或等死。
3、KA利润问题:虽然产品已经摆到货架上,但并不能说明商家真正愿意卖我们的产品,某新白酒品牌上市郑州的大型连锁超市时,这一超市利用商家和消费者信息的不对称性,“把产品当成毒品”,竟然将进价8元瓶的白酒标价62元瓶,结果只能是“货前冷落鞍马稀”,因此,对KA的利润控制的合理与否是产品能否畅销的关键要素。
4、促销人员激励不够。虽然产品已经摆上货架,由于各个产品给促销人员的提成大小不等。
案例:在郑州金水区一家三星级酒店,笔者出于调研需要,故意和该店促销酒水的服务员询问,当我们提及需用宋河白酒时,他们说“很抱歉,这两天断货,先生,您还是点古井吧,口味比宋河还要好!”,我说我是宋河厂家的,只要宋河粮液,最后促销员还是不情愿的拿来了宋河,其实,这一现象在酒类终端营销中很普遍,明明看见吧台有为什么说缺货呢?促销人员的激励不够,也许提成、开瓶费没竞品牌高,虽然货进了店、上了台,促销不愿推销还是无法实现最终临门一脚的关键性一步,值得企业关注。
5、缺货的影响。“缺货猛于虎也!”这一点在一线工作的营销人最有感触!因为缺货将会出现以下现象:
1)、消费者会认为缺货的产品应该不是畅销产品。走进超市购物时我们很少发现可口可乐、宝洁公司的产品会出现断货现象,断货首先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给消费者带来失望和反感,其次缺货容易给消费者带来错觉,认为公司有可能是处理存货,不再生产。
2)影响KA店商品的陈列与销售,缺货的结果是虽然是库存没货,但是店内又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展示,势必影响其他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效果。商家会考虑该商品位置的摆放或是否下架,更谈不上下一步的卖得多了。
终端产品从滞销变畅销的解决方案
产品既然能够上架,说明我们已解决了货架空间的问题,而实现产品的真正购买,关键要解决的是消费者的心灵空间,即率先抢占消费者的心智。其实,产品不在货架上而是在消费者的心灵里。在对解决消费者购买上,谈以下自己的感受:
1、加强品牌的生动化传播,解决消费者愿意买的问题。在商品极大丰富、产品进入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消费者的购买欲是极低的,如何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促使购买,加强生动化传播是关键。除了POP的粘贴、堆头的正确摆放外,这里需特别强调三点:
1)、产品陈列位置的合理性。最基本的是能让消费者容易找的到,其次再将生动化。笔者在6月份路过武汉一超市时,处于职业习惯想买两瓶**易拉罐啤酒,找了半天在某一化妆品的后面摆放着,试想这样的位置摆放,产品会畅销吗,消费者都买不到的产品又怎么会卖的动呢?
2)、产品结构的匹配性。在KA店里,经常会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