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酒业人士把拉菲的成功归结成资本运作的杰作,诚然,佳酿网小编Apollo也认为正是资本运作造成了拉菲价格的飙升,从而拉菲几乎等同于葡萄酒的代名词。今天Apollo建议大家从营销的角度再次审视一下拉菲的成长之路,相信读者朋友会有新的启示。
回顾拉菲在这几年的飙升之路,我们或许可以看清资本运作在葡萄酒市场上所造成的泡沫。这泡沫对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曾几何时,拉菲的名号近乎众人眼中葡萄酒的代名词,是一切葡萄酒优秀品质的最高杰作,无数赞美与追捧将它推向了国人顶礼膜拜的宝座,然而2012年以来,拉菲泡沫的崩坏已渐渐令众人意识到神话的难以为继,尤其随着世界葡萄酒进入中国,无形的竞争终于打开了中国的眼界,中国人对葡萄酒的期待开始出现质的飞跃。
熟悉《货币战争》的人一定知道号称欧洲“第六帝国”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与张扬的美国资本主义不同,罗斯柴尔德家族行事低调而神秘,德国诗人海涅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先知。”拉菲葡萄酒正是属于这个家族。那么,一个被称之为帝国的金融家族会用怎样的经营手段,来运作他们的葡萄酒生意呢?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升级以及消费理念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葡萄酒投资为越来越多的投资收藏爱好者所青睐。中国成为进口葡萄酒投资商们竞相入驻的一个新兴市场,也是最缺乏专业的买卖途径和专业鉴定机构的地方,于是跟风成了这个投资行业的唯一准则。
运营模式决定价格
罗斯柴尔德家族熟知资本运作及赚取最大利益的方法。首先,酒庄完全垄断了拉菲葡萄酒的获得渠道,除了集团本身,没有任何代理商、供货商能拿到第一手拉菲葡萄酒。有酿酒师估算过,一瓶顶级葡萄酒从葡萄种植到人工采摘、酿造、装瓶,成本不超过50欧元。仅以大拉菲为例,一年产量约2万瓶,出厂价格根据年份不同,在500-900欧元之间浮动,取平均值的话,每年收入就能达到1400万欧元。
副牌酒一般都是用葡萄园中年轻的葡萄藤结出的味道无法达到酿造正牌酒要求的葡萄,因为丢掉它过于可惜,酒庄为了节省种植成本,便生出了副牌酒这一概念。按理说,这些副牌酒都会比二级葡萄酒便宜很多,但借着拉菲的的势头,罗斯柴尔德集团通过垄断,将小拉菲(拉菲副牌 )也列入了预约购买的行列,价格在2011年达到顶峰,每瓶约330欧元。
抓住新兴市场,迎合消费者需求这一条,罗斯柴尔德家族可谓将其发挥到了极致。2008年份的拉菲“八”葡萄酒就是最好的例子,除了瓶身印有“八”字外,拉菲的“有限产量”亦刺激了中国市场的好奇心。拉菲每年都会缩减产量,据酒庄发言人表示,此举是为了提升葡萄酒品质。对这一说法,酒评家们见仁见智,但酒庄此举无疑给市场造成了一种“稀缺资源”的感觉,所以即使品质平平,但需求决定价格的道理,让这一策略将拉菲的价格进一步推向了疯狂。
赢在中国的拉菲
法国名庄对拉菲的崛起,纷纷报以不平的态度,不是嫉妒拉菲的成功,而是哀叹自家殚精竭虑酿造出的葡萄酒到了中国,价格连拉菲的一半都难以达到。在中国,一瓶普通年份的拉菲价格均过万元,更不用说好的年份酒了。佳酿网小编Apollo认为,与其这样怨天尤人,不如先认真学习一下拉菲的营销历程,学到自己所欠缺的东西。
自从葡萄酒有益健康这一观念被大众接受后,家宴、官宴上葡萄酒便频频亮相。但凡稍有经济基础的人,一出手,非拉菲莫属。“认牌子”和“讲面子”是中国人的传统,拉菲瓶身上的大写字母“L”与数字“8”外形十分相似,合了中国人讲个吉利的说法。同时,与艰涩拗口的诸如“罗曼尼康帝”之类的英文译音相比,“拉菲”无疑是响亮而拉风的。100个喝红酒的人大约有99个不懂酒,他们知道的为数不多的高端酒里,也就只剩下拉菲概念最为根深蒂固,于是拉菲的价格在中国一路上涨,翻倍速度比2007年的股市听起来还要不靠谱。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