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觞政·八之祭》中的一段话强调和突出了孔子在酒文化上的地位。“凡饮必祭所始,礼也。今祀先父曰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这里袁宏道仅凭一句话,便把孔子称为“酒圣”、“觞祖”、“饮宗”实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精紧的概括。
酒质方面:“沽酒不食”。因为当时喝的是古代黄酒,而且是从市场上零沽的酒,往往容易酸败,故孔子喝的是“家酿酒”。
饮酒的度:“不为酒困”;“唯酒无量。不及乱”。“不为酒困”可理解为“不是有人请你喝酒你必去”及“从来不因喝醉”而误事伤身。孔子还说:“损者三乐。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他将骄傲、闲游、醉酒并列为有损德行的三种喜好,这与《酒诰》中的‘‘不崇(酗)饮”、“不湎于酒”的观点是一致的。“唯量无量”这四个字,有人理解为不能给所有的人规定统一的饮量;也有人解释为孔子酒量很大或很小。这都无所谓。关键是不要喝多了。这也与《酒诰》中的“德将无醉”的意思是相同的。
讲究礼节:“有酒食,先生馔”;“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君子不争”。这里说若有酒和菜,要先让父母享受;孔子和本乡人一起饮酒后,一定要等拄着拐杖的老者先出门后,自己才出去;按周礼在举行射箭比赛后,要“下而饮”,互相敬酒祝贺,要注意谦虚。另外,古代国君在厅堂内建有放置空酒器的土台,称为“反坫”,为招待别国国君举办国宴时专用。故孔子认为管仲不是国君而家设“反坫”是失礼之举。他说:“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古代,将天子祭祀祖先的形式称为稀,而鲁国经天子特准则可举行谛祭,但第一次献酒是祭太祖亡灵的,叫“灌”,然后再祭列祖列宗,而且在祭祀前,要注意斋戒,即不能喝酒等。可是有人违背这一规定,所以孔子就生气。他说“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据《论语》记载:“子之所慎,齐(斋)、战、疾”。即孔子将斋戒、战争、流行病同等看待。
此外,孔子还主张饮酒时须使用相宜的酒杯等。《论语》中的上述“饮酒观”,有些至今仍然是可取的。《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长期成为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本。《大学》由孔子的学生苟子所作;《中庸》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他是孔子的学生曾子的学生;《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所著,而孟子则受业于子思的门人。
孔子的语录集《论语》中多处记载与酒有关的言辞语录,尤其是酒为礼设,循规蹈矩的说教贯穿全书,可见当时对执觥饮酒的繁琐礼节达到何种程度。
- 相关内容:
-
百度搜索“夫无量不及乱:袁宏道仅凭这一句便把孔子称为酒圣”
懒人网本文地址:http://lazyren.com/html/wine/20180320/1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