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突尼斯地处地中海地区的中央,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突尼斯的风光秀美,拥有迷人的沙滩、温和的气候、比邻欧洲的地理优势、物美价廉的商品和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使许多国际会议都选择在此召开。现在正逐渐成为旅游爱好者的天堂。
不过我对于突尼斯最初的印象来自电影《英国病人》,当沙漠与爱情发生联系,黄沙也变得温柔缱绻。后来在西班牙电影《露西亚与情人》里又记住了一座杰尔巴岛和岛上露西亚骑摩托狂奔时身后的白色灯塔,北部蔚蓝的地中海,南部茫茫撒哈拉沙漠,演绎出奇妙的平衡。
麦地那与新城,阿拉伯世界和欧陆的交汇处
阿拉伯世界和欧陆的交汇处
阅读突尼斯这本历史书,可以从首府突尼斯市开始,它与国家同名,坐落在地中海突尼斯湾西岸。突尼斯市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建立的新城与阿拉伯“麦地那(Medina)”(阿拉伯语中“老城”的意思,指阿拉伯人传统聚居的城区)融合而成的城市。麦地那是突尼斯的瑰宝,全国7个世界文化遗产中有4项都和麦地那有关,至今仍保留着数百年前的风貌。步入老城区,时光之旅正式开始,我和我的EOS 7D有些应接不暇。道路两侧建筑不高,大部分只有两三层,有拱形顶盖,石头铺成弯曲的道路,宽的地方可容纳两辆马车并行,而窄的街巷则只能两人对面通过。老城保留着热闹非凡的阿拉伯集市,店铺中的商人大部分是久居于此的居民,悠闲地贩卖各种商品,上千个手工作坊和店铺,毛毯、香料、头巾、工艺品、小吃……处处皆是可以触摸的阿拉伯历史。
有着明显欧洲城市味道的新城区则建于1881年后的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建筑多为乳白色,掩映在枣椰树、棕榈树和橄榄树的绿荫中,绿色的有轨电车穿梭在街道间,即使在冬日也有鲜花盛开的公园。如果说麦地那是历史留存,那么这里则更多演绎着阿拉伯与欧陆风格的融合,位于新城的布尔吉巴大街(Avenue Habib Bourguiba)是以突尼斯第一任总统的名字命名,被誉为突尼斯的“香榭丽舍大道”。城中的巴赫多博物馆(Bardo Museum)是最重要的国家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它的古罗马时期马赛克拼贴画艺术收藏最值得一看。罗马时期的马赛克是马赛克历史的黄金时期,全世界除了意大利之外,恐怕再难找到比巴赫多博物馆更大型、更完整、整体质量更高的罗马马赛克收藏。
- 相关内容:
-
百度搜索“走近突尼斯 欣赏闻名世界的蓝白小镇”
懒人网本文地址:http://lazyren.com/html/wine/20180626/2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