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任何一种销售行为都不是容易的。大家看到某些企业做的不错,只不过你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艰辛。怡园酒庄昨天在香港上市,实际上一路走来,坚持了20年,走到今天,是非常不易的。即便是张裕、长城这样的企业,也一样如履薄冰。也有个别的企业说自己这些年做葡萄酒还好,赢利不错,其实以我的了解,都是经历了很多艰苦的过程,也吃了很多“苦”才熬到今天的,而且这样的企业并不多。不仅是葡萄酒,其他酒水也是一样。
回到问题上来,葡萄酒的销售总体而言也的确是更难。这里有三大原因导致的:一是商品属性问题;二是行业的发展阶段问题;三是企业自身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本站)
一、商品属性问题
你经营什么产品,决定了你的玩法不同。例如做药的、做汽车的、卖房子的等等,和你做酒是不一样的。酒的本质属性不是“功能”,而是“社交”。你想想,买房子是为了住,买药是为了治病,那么,喝酒的目的是什么?
酒不是功能性商品,而是情感型商品。功能性商品在销售过程中,对购买者而言,使用价值比较明显和直接,特别是产品本身的性能特点非常重要,然后结合品牌,基本就可以决定购买的决策。但酒水就不同了,消费的行为非常多样化,理由也五花八门。
特别是葡萄酒,更加复杂。原产地、多酒种、多品种的特点,导致了主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这样的商品是很少见的。而葡萄酒恰恰体现的非常明显。所以,葡萄酒才会有那么多的故事可讲,才会有那么多的品酒师给大家培训。因此,葡萄酒没有忠诚消费者,越是发烧友,越想喝遍天下之酒。而且,水平品鉴和垂直品鉴这种事只能出现在葡萄酒这种商品身上,其他大部分商品都不具有这种特点。
然后呢?消费者永远是追求简单的,而不是复杂的。消费者天天喝酒,并不想成为专家,那不是消费的目的。所以,很多时候,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辨别能力并不强,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差别,更别谈复杂的品种、产区特点了。有多少人能够记住?能记住波尔多、勃艮第、纳帕等就不错了。
而消费者喝酒本身的目的很复杂,但不管怎么样复杂,基本是属于“社交”用途居多。社交属性的商品,不仅要注重里子,面子更重要。所以,葡萄酒往往有很多仪式感,也需要仪式感:喝什么酒用什么杯、吃什么菜、怎么开瓶、酒的温度控制等等,美其名曰:葡萄酒文化。这一切,都导致影响葡萄酒销售的核心因素便在于渠道和品牌。这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