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酒厂商们仍在为库存压力而焦虑的时候,又一轮强烈冲击波已逐渐临近,此前几年很多酒企因乐观预期而竞相扩充产能,根据白酒生产的一般规律推算,这些产能基本将于2015年前后形成,这无疑是白酒行业即将面临的艰难考验。
产能过剩症状
需长期“调养”
酒业调整之初,还有相当一部分经销商认为,酒业市场的低迷状态是由于突发性事件及国家对于“三公消费”的严格监管所致,通过调整渠道布局和产品结构等措施,可以在短期内摆脱困境。
但是,经过这个旺季市场的残酷现实,经销商们逐渐意识到行业调整期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消化”过程。
在北京盛初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成看来,白酒市场特别是高端酒板块的衰退,最根本的原因便在于产量过剩、供大于求,相比于突发性事件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本身的失衡才是导致市场寒潮的“冷空气”源头。
上海观峰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杨永华则分析认为,10年来,白酒产业的产量从300多万千升增长到1100多万千升,产值从500亿元上升到了4500亿元。
“10年前,白酒处于供不应求阶段,10年后白酒产量已是供大于求,供求关系的根本性改变,直接导致了白酒产业进入发展拐点。”杨永华进一步指出。
在这种市场形势下,盲目释放产能的结果很可能是雪上加霜。白酒行业要摆脱困境,回归良性发展的轨道,就必须重新恢复健康的供求关系。
茅台、五粮液在其经销商大会上均传递出“控量保价”的明确讯号,显然,酒企需将产能规划与市场形势紧密结合起来,正确把握行业结构性下沉和细分市场增长的具体情况,以营销模式的转变加以有效迎合,一边抵御市场寒潮,一边为下个发展周期积蓄力量。
结构性下沉是白酒市场当前的主流趋势之一,无论是茅台、五粮液等传统高端名酒,还是区域性酒企,纷纷将中低档市场作为发展重点,并相应推出“民酒”路线产品。 对于新增产能,这将是市场主要出路之一。通过创新的、时尚的产品形式,借助于电商渠道等新兴平台,扩大在大众日常饮用场合的份额比例,对于产能“消化”将大有益处。
而在某些细分市场上,白酒消费仍有良好的升级空间,比如定制类产品。
自2013年以来,以封坛酒为代表的定制白酒在市场上广泛流行,满足了高端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这类产品成为冷清市场上的少数亮点之一,也代表了高端白酒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众多企业试水定制类白酒,市场上定制白酒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可能成为其今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酒企可以将新增产能与定制类白酒的个性化服务结合起来,如为定制酒客户提供指定窖池、指定存储、指定调酒师等服务内容,使其深度参与到定制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当中,获得独一无二的消费体验。
这种新模式既有助于消化产能,也是对酒企产品与文化的创新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我们已经明确了酒业调整期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以优化供求关系为目标的产能消化,同样需要循序渐进、悉心调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