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这样的话题在现今的各种信息渠道中都早已屡见不鲜,然而部分媒体和行业内人士在对这个话题的看法上从始至终都存在着一些误区,最常见的就是,大家都只关心白酒行业的经济什么时候才能反弹,在做法上则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却忽视了在调整期的很多关键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曾出版过《酿酒科技》、《中国酿造》等书,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天祥教授,听他讲解了自己对这次调整的理解与看法。
白酒的基本面没有变坏
中国白酒的基本面没有变,这是他一直都在坚持的观点。无论从白酒的销售收入,还是产能方面,都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从白酒销售收入方面来说,2012年,国家公布的中国白酒销售收入约6000亿人民币,而到了2013年,白酒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这一年白酒销售收入只有5000亿人民币。在此时,有人就认为下降的这1000亿就表明经济开始处于下滑状态。他认为,每次统计都只是针对规模上的企业,有的企业因为自己发展的特殊性而没有被纳入统计范畴,所以最后得到只是一个大方向的的数据。到了2014年,中国白酒销售收入已经回升到了5300亿。在调整期的三年时间里,白酒销售收入都维持在5000亿和6000亿之间,这就说明如今白酒的销售收入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高度,经济总量并没有发生不合理的变化。其次在产能方面,近几年来,中国白酒的产量适中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并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
中国白酒的这次调整,就是在基准面没有变的前提下,进行宏观的调整。从白酒产能和销售方面都不难看出,所谓的经济滑坡,只是说服力不强的个别论断而已。
淘汰是市场规律
为什么有的企业会在调整过程中出现困境,甚至走向消亡呢?有人认为是因为调整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是调整让企业变得忐忑不安、步步为营,但他不这样认为。
以前一百万就能开一个白酒销售公司,而且能随意贴牌,这已经破坏了合理的市场规则。通过这次调整,那些没有按照现代科学的理念经营白酒的企业,在实力上也跟不上中央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调整步伐,这样的企业只能被淘汰。他们就好比是白酒市场这条高速公路上出现的拖拉机、摩托车,不仅让白酒的发展速度和效益上不来,还会给整个市场带来不安全的因素。现在的市场需要清理、整顿与监管,所以淘汰其中的部分企业既是合理的,也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性。
自从限制三公消费以后,很多人认为茅台这次要“遭殃了”,因为茅台之前最大的市场就在三公消费。然而,茅台发布数据表示,截至今年5月末,茅台已经完成了今年全年销售目标的50%。有酒业分析师指出,茅台甚至有望在接下来三四个月内就完成此前规划的全年目标。茅台没有“遭殃”,甚至在发展的道路上愈加兴盛。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市场考验,茅台集团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围绕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按照“三个转型,五个转变”的总体要求,调整优化结构,取得了稳中有进的成绩。
所以被淘汰只是部分企业的结局,对于顺应白酒市场、及时做出调整的企业,调整期对于他们而言则是一次机遇。
调整的三个方向
物极必反,久盛必衰,这是任何行业都必须接受的历史法则。中国白酒经历了辉煌的黄金十年,如今进入调整期,也是长久以来市场病态因素积累后的必然状况。中国白酒的调整方向,就是转变中国白酒的发展方式。其一,转变生产方式,坚守纯粮酿造,符合健康饮酒的要求;其二,转变白酒的消费方式,让百姓消费和商务消费的环境都回归正常;其三,转变消费理念,弘扬健康饮酒、科学饮酒、健康的生活方式。
出路是抓住三个关键点
对于这次白酒行业的调整,我认为要抓住三个关键点,企业才能找到出路。第一,在调整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抓住中国白酒的“牛鼻子”,即纯粮酿造。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健康饮酒会成为主流,而非纯粮酿造的酒将会逐渐失去市场,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第二,调整结构。在过去,中国白酒市场出现了很多混乱的状况,如大批年份酒和特制酒的粗制滥造,这些产品并没有足够的品质保证,却在价格上居高不下。这样的产业结构在市场上的生长周期是有限的,这次调整,就是要改善这种不良状况。第三,惠民生。白酒的消费者主要是老百姓,白酒价格如果超越了科学的定价体系,使产品的性价比与消费者的价格接受区间出现鸿沟,这样就会失去消费者。所以要调整价格结构,让白酒成为更多老百姓都消费得起的产品。
这样的调整方式,与中央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是不谋而合的,具有足够的合理性。照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调整仍在继续,白酒行业的大环境正在趋向合理化。
截至目前,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有的企业因为面临困境逐渐走向消亡,有的企业则依靠自身的财力积累和市场经验而勉强维持着。明智的企业则顺应时局,及时做出调整,并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在这个的过程中,调整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企业家在调整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只有在各个生产工艺和环节都跟上步伐,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