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商超与个体户烟酒店的缝隙之间的酒类连锁,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品类杀手”?
虽然不少地方都有当地的酒类连锁品牌,但大多难以靠零售业务维持经营,盈利的主要来源还是靠看不见的销售——团购。以南方某酒类连锁店为例,零售只占其总营业额的三四成。
最近,三公消费限令严重打击了高端白酒的政务消费,而政务消费正是不少酒类连锁所谓“团购”销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摆脱连锁店对政务团购的依赖,转向更加市场化的运作,或许酒类连锁能找到成为“品类杀手”的路径。
于是,有些人将重点转向非政务团购,而另一些人则在寻找零售的盈利模式。
实际上,已经有一些行业的先行者,其零售业务已经可以盈利。C先生负责运营的桐徽酒汇就是其中一家。
出师不利
在去年2月份加盟酒类连锁行业之前,C先生是一个广告人。之所以从高薪的广告行业,跳到尚不算成熟的酒类连锁行业,是因为他认为这个行业“有搞头”。
“这个行业还没有出现大商。”C先生所说的“大商”是指大的零售商。
零售商如果集中,将改变产业链的竞争格局。家电行业中,以前的厂家利润高而商家利润低,现在则相反。医药行业中,虽然药店连锁还只是区域性地集中,但也瓜分到不少利润——一般的品牌,如果零售卖100元,进店最多50元。“现在最好的商铺位置,就是药店、银行、肯德基。”
与家电、医药等行业相比,酒类行业的零售商规模都比较小,在行业中的地位也不高。与行业龙头企业两三百亿元的销量规模相比,最大酒类连锁零售商一年也就10亿元左右的营业收入;白酒企业毛利30%以上很正常,而最优秀的酒类连锁零售商综合毛利最高只能在25%左右(不含香烟)。
“这个行业在进化中。”这是C先生进入行业之前的判断。
C先生受命负责桐徽酒汇时,该连锁店在安徽省会合肥市已经有了30家门店。在C先生的设想中,一个省会城市,白酒的市场容量大概有30亿~40亿元,假设其中仅有三分之一是通过门店零售出去的,那也是10亿元的市场;通过30家连锁门店在这10亿中占10%的份额,那也有1亿元;分到30家门店,每家完成300万元的销售即可。也就是说,一家门店一天只要卖出1万元的酒即可。
“再怎么差,一天卖1万元总可以吧。”C先生觉得,只要店面足够多,形成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连锁门店抢一些小烟酒店的生意是没问题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