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普通的二本院校,在一个很不发达的城市,说起来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但有一点挺让我们终身受用的,就是曲师大的学风特别好。经过高中3年后,大学4年我们并没有松懈,养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以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是很有帮助的。
后来,我和很多同学交流,我们真得承认自己的不足,思维不够开阔,略保守,与名校的学生比,也没有智商的优势。
但工作几年后,我们靠着吃苦耐劳的品质与踏实的精神,很容易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今天,我想分享大学同学于可的故事。
2017年,她博士毕业,去了大学当老师,是被人才引进的,给了30万的住房补贴,工资也很高,如果按照普通的大学老师工资,刚工作一个月也就四五千。
除了不错的薪酬,学校还在科研上给了她很多支持。
我曾认识一个复旦毕业的博士,研究人工智能的,也是被人才引进到上海某名校,年薪近百万。
为什么他们能够拿到这么好的条件?因为有研究成果。
于可从硕士到博士读了6年,按时毕业,每年发表一篇SCI,一共发了5篇。读大学时,她120斤,现在体重90斤左右,很瘦。
我说想写一下她的学习过程,她一直强调:“真没什么好写的,比我牛的人多得是,你一定不要写太夸张了,也不要美化,我没你想象的那么厉害。”
这一点,她倒一直没有变,不足够自信。
求稳,决策趋于保守,低估自己。
在我眼中,她是一个求稳并且低估自己能力的人。这一点,我也和她探讨过。
大学四年,她成绩一直是前三名,基础知识很扎实,英语四六级高分通过,毕业论文也做得特别用心,很多活动也参加,能力很全面。
报考研究生时,她选择就很保守,也是我们专业比较好的学校,但不是最顶尖的。那时,我记得每天晚上,大家一起跑步锻炼身体,劝了她几次都没有动摇她的决定。
读博,她也可以选择直接去国外,但最终决定联合培养,去国外待了一年。找工作也是,她目前所去的学校条件也很不错,但以她的实力,博一下更好的,成功的概率很大。
她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是把握性,不是80%的成功率就上,她一般准备到120%。作为朋友,我偶尔也调侃她的保守,但人与人的性格不同,总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不过,我也看到她正在一点点突破,她性格偏内向一些,熟悉的人才有说有笑,不熟悉的人就不怎么讲话。为了更好地做事情,她也突破了很多,主动和人交流,人缘特别好,大家都愿意帮助她。
我们要想取得一定成绩,需要突破自己,但做符合自己性格的事情,找准属于自己的路,也没什么问题。
于可就是如此,可能有那么一点不自信,但更多的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踏实稳定地往前走,不求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特别相信功到自然成。
非常努力,坚持。
大学四年,她几乎没有逃过课,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去校园内读英语,做科研,英语好了很占优势,从大学她就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功底。没事时,她经常去上自习,看书。
我一直很佩服这种坚持学习的人,这需要很大的自制力。我也问过她,为什么如此努力?她说高考发挥不好,对自己不够满意。
读研后,她导师是一个工作狂,对学生要求极高,但她都坚持下来了,发表了很多文章。
那几年,我们都没怎么联系,每次都从和她一个学校的学姐那里听到她消息,累瘦了,天天待在实验室……
我问她怎么就发了那么多论文?最初是导师有要求,每周都在催,刚开始做起来特别困难,英文及写作方法都不会,一遍遍修改,写完后投稿,一开始一直被拒。
当时,她也特别焦虑,几度想放弃,但想着熬熬就过去了,后面掌握了方法就顺手了。
以前,我经常听到一些人说我就是不努力,努力了肯定也能取得好成绩。
你倒努力试试呀?越往前走,越明白自律是一种很优秀的品质,拥有的人太少太少。
于可可能趋于保守,也不见得多有天赋,但是就这么日复一日的坚持,打败了很多竞争对手。即使,她成为不了顶级的学术大牛,但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对自己狠。
读博那一年,她也可以选择不出国的,但一想到国外经历对学术研究特别重要。
她看了一个导师的论文,觉得特别好。就给他写邮件,自己联系,然后去了国外一所名校的实验室做研究。
她刚去什么都不懂,待了一段时间,启发了自己的新思路,临时决定换博士论文的课题,这时时间非常紧了,她回国后过春节都没有回家,一心一意把论文写出来了。
她一直说自己没有什么追求,也就是混日子。可是一个混日子的人,5年发5篇sci?她自己联系导师去做研究?临时换博士论文课题?
我出差去她的城市,晚上她跟我住,聊了大半夜;第二天早晨,我睡懒觉,发现她已经起来看论文了。
当然,她不觉得有啥,她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早睡早起,一切我看着很难的事情,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
她也强调了习惯很重要,养成好的习惯一定要保持,时间久了就顺其自然坚持了。一开始可能很痛苦,咬牙坚持过去就好啦。这个时间不会太久,3到6个月。
于可,28岁,博士毕业,成为大学老师。在这个起点上,她以后就是副教授、教授,学术带头人。我和她开玩笑,未来她孩子可以自豪地介绍她:“我妈妈是大学教授。”
我一直很佩服做科研的人,学术压力很大的。在人群中,她不是那个最耀眼的人,可经过时间的沉淀,她已经遥遥领先。
青春年少时,我总是喜欢那些聪明、高智商的天才,现在我更喜欢那些日复一日坚持、对自己有要求的人。
于可身上的品质,我认为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虽然不算聪明但最能坚持,虽然没有太多技巧但懂得积累的力量,虽然现在依然焦虑但拥有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张博士文凭,30万的住房补贴,30万+的年薪,不错的科研条件,这些只是一个结果,背后是她从大一至今10年的坚持。10年看着很长,转眼就过去了。
你准备怎么过接下来的10年呢?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