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在综合测算供货成本、国家税收、商家利润的基础上,以合适的销售价将产品按照季度或年度的销售任务,承包给员工来销售。承包者自主经营,多劳多得,并承担业务成本。
这种形式对员工来说,利益最直接,责任最具体,方法最简便,可以最大化提高销售效率,降低经销商运营成本。包干到户作为经销商创新赢利模式,更需要清晰的工作流程,以减少事务在中间环节的“旅行”时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处理销量包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工作失误。
傍大款,背靠大树好乘凉
在中国只要有流通市场,经销商就会有生存发展的机会,因为厂家必须依靠经销商来完成铺货和后期管理维护。因此经销商要立足流通渠道,从中寻找发展机会,并通过重新定位,从专业、细分市场着眼,在差异化优势或渠道垄断性经营中赢得竞争优势。
靠山吃山,顺势而为快发展
“再好的草地也有瘦马”。在相同的市场领域中,同一个厂家的经销商,为什么有的发展壮大了,有的却被逐步淘汰了?现在多数地产名酒企业都有跨区扩张的规划,意图走向全国野心。经销商要锁定这类“晋级大款”的企业,随同厂家一起做大“原产地效应”,追随地产名酒的扩张而扩张。经销商可以依托生产企业进行赢利扩张,借助厂家的宣传势头,扩大战区。有实力的经销商可以开发自有品牌,联合厂家跨区淘金。
经销商阶段,依靠企业的优质产品,选择以市场份额为中心的扩张模式,可以短期内获得利润增长。但是,作为赢销商,更应该不断调整赢利模式,逐步走向以客户和利润为中心,获取持久的、稳定的赢利模式。
现在的经销商,不是因为缺少产品而苦恼,而是因为产品太多而头疼。我认为,经销商有些业务是可以不用做的,有些产品也是可以不用做的,盲目贪多求大未必就是好事,过于迷恋市场份额往往会拖累企业的发展。
就地画圈,精耕细作根据地
未来经销商所感到头疼的,不是因为丧失了选择权,而是选择权太多。经销商应该调整“钓鱼模式”,转为“种地模式”。选择有丰收前景“一亩三分地”,扎根其中,精耕细作。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则,那就是“简单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坚持做”。
跑马圈地,跨区开辟新战场
这个年代,属于“快公司”,快公司拥有灵敏的商业嗅觉,其赢利模式更为灵活。
经销商跨区扩张的目的是做大规模优势,获取更多的客户和利润。但是,规模往往是一种利润陷阱,跨区扩张后的市场若管理不善,就会演变成吞噬利润的黑洞。
超过5000万的大型经销商,多少都有点钱,有钱就有了扩张的基础和激情。但难就难在,异地公司如何运营管理,如何持续创造效益,而不是持续亏损。仅仅依靠招商圈钱、倒货窜货、过河拆桥的理念和方法,经销商的异地扩张注定要走向失败。
大型经销商的跨区扩张可以先采取“试点”扩张策略,首先选择与自己本埠样板市场类似的市场,作为“对标市场”进行尝试性扩张,先以办事处形式运作,市场起色后再创办分公司。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