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思维:平台要发力
在消费者购物行为上,在品牌号召力上,KA显示的是双核驱动,即“商品品牌+大卖场品牌”双重影响消费者决策,而在传统渠道上,平台品牌羸弱或者档次不足,只是商品品牌单边发力于顾客。
在很多人的认知上,大卖场里面的大品牌很给力,其实大品牌在大卖场是人气产品,是来吸引招揽顾客的,大卖场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于非名牌产品以及自有品牌。
这个道理很简单,消费者第一认知是来沃尔玛、苏宁、红星这些场所购物,在消费者心智上,将大卖场里面所有的商品,从意识上已经主动贴上卖场品牌的标签,也许本来选择碧浪洗衣粉的,因为纳爱斯的特价进行了品牌转移。
而传统渠道里的非名牌产品(或说当地认知不够的名牌),售卖力明显不足,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购买,这也是传统终端店动销不力的终极因素之一。
居然之家请艺人陈宝国代言,红星美凯龙请台湾明星大小S代言,对于卖场品牌进行持续的打造,吸引一线城市主流人群前来购物。而传统的家具市场,还是停留在租赁柜台单独鏖战的状态,孰高孰低不言自明。
系统思维:步步为营
查了一下日历,突然发现“圣诞与元旦”临近了,马上安排主管仓促出一个促销方案,应付一下双节假期,这就是传统平台和传统渠道商的做法,从来都是临时抱佛脚,永远是一个救火队式的运营。
而KA运营商,2013年的推广计划在2012年10月份都已经确定,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落地执行就是了,当然,这只是KA系统化经营在“促销活动”安排上的一个缩影。
在传统渠道里,上世纪所说的三不经销商仍然大量存在,即不知卖了多少货,不知还有好多库存,不知赚了多少钱。反正就是论堆决策,从拍脑袋、到拍胸脯、到最后拍屁股。
在生意扩张上,KA运营商都有详尽的10年规划、5年计划以及每年年度运作方案,传统渠道运营商(如有门店的经销商)的战略就是一张纸,甚至一张纸都木有,全部装在老板的脑袋里,随时有想法,随时玩花样、随时在变化。
从人力资源管理上,KA运营商根据年度战略制定人才招募、培训、淘汰计划。传统渠道运营商还是不乏老婆兼任财务总监、小舅子就把控着采购大权,就是搞腐败吃回扣,也要将肉烂在自己锅里面,以至于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干不久。生意好时,缺人干活,生意差时,对外聘人才吹毛求疵、吹胡子瞪眼。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