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新人,需要大费一番周折,而且流程不短,特别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环节,怎么也不能省,比如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
然而,就招聘考察而言,如今在大部分单位的招聘流程中,这个环节也许不会缺,但是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真正因为考察不过关的,真的太少。
招聘考察,在录用公务员考试中叫做政治审查,简称政审,放在以前,这是很严肃的一件事。而在如今的职场招聘中,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公司企业,都是类似于看看档案、询问基本情况的套路,真正考察不出什么结果。
招聘考察流于形式,不能对拟聘者进行全方位的衡量和甄别。确定为拟聘对象并加以考察的人员,在基本素质上应该算是符合单位的用人需求,可是单位对这样的拟聘对象就真的已经充分了解了吗?
现实未必尽然。对于招来的新人,人事部门经常在后来才发现,他们与应聘时的能力、表现不尽相同。通过后期调转档案详细查阅,或是长期的同事相处才发现,个别新人是有“问题”的。
这些“问题”可能是:他与前一家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非是主动跳槽,而是被辞退;他在校期间与同学相处得相当尴尬,甚至可以说是紧张(可以试想以后与同事相处);他应聘时提到的过去较好的业绩完全是一种自我认知;他甚至是有一些道德上的不良前科,等等。
上述这些“问题”未被及时发现,能给单位带来不良的后果,或者可以说是隐患,同样的“问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重现,而这些“问题”,本应该通过招聘考察有所察觉的。
招聘考察流于形式,是对单位调度资源的一种浪费,类似于无用功,并影响到人事部门的威信。一项流于形式的工作,还要花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其结果必然是很不划算的。
对于有些拟聘对象,档案不在当地的、上家单位不在当地的,人事部门若要派HR前往考察,真是劳神费力,增加工作量不说,关键是没有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从短期来看,或许只是HR辛苦,问题并未被揭开,但从长期来看,新人的“问题”必将暴露,而随着“问题”的暴露,反映的将是人事部门招人识人的不专业和工作作风的不踏实,其后果可想而知。
|
|
||||||
|
|
||||||
|
|